的风度,还是得有的。

    “其一、得道者胜。

    《孙子兵法》《始计》有云:“兵者,国家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有“道、天、地、将、法”的“五事”。“道”即为民心民意,是根基、是大略、是方向,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齐王乃是逆贼,我等是王师,便是在道义一方,焉有不胜之礼?

    其二、速决者胜。

    兵书有云“故兵胜,不贵久”,“兵久而国利者,未之有也”,只要我等在筹划作战时,快速决战,力求一击制敌,不与齐王过多牵扯,则此战必胜。”

    裴行的第二点,王生自然是明白其中意思的。

    齐王的问题,不仅仅在于豫州。

    还在于雍州,在益州,在邺城。

    在豫州拖得时间越长,洛阳的态度便会越摇摆,这后勤保障,便越难支持。

    毕竟去岁冬日才打了一场大战,现在又打一场,还要打持久战。

    没有新土地税给司马遹捞钱,加之去岁各地灾患,能拿来打仗的钱粮便更少了。

    出征豫州,速战速决才是最保险的方法。

    而裴行的话,并没有停下来。

    “其三、伐谋者胜。

    《谋攻》有云“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而“伐谋”的重点是清晰作战规律和制胜机理,使用不同军种、攻城器具、战场环境、敌情弱点等取得战场优势,为赢得战场主动提供保证。

    而在伐谋这一块,主帅已经是有了计策了。

    其四、善算者胜。

    《军形》有云“是故胜兵先胜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此话说明了“度”“量”“数”“称”“胜”的关系—“地生度,度生量,量生数,数生称,称生胜”,结合地形、兵力等方面细精算总的军力,制定应对之法。

    其五、谋势者胜。

    《兵势》有云“故善战者,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用“势”的紧要之处“奇”“正”之术。

    要有大局观,不得只思绪短期的得失,应站在全局的高度筹谋,才能在此处出征中取得胜利。

    .......

    其九、严法者胜。

    《行军》有云“故令之以文,齐之以武,是谓必取”,便是说明了文武兼用、赏罚分明的治军之法乃是行军作战的重中之重。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中记载,吴王阖闾给孙武宫中美女“百八十人”以“试勒兵”,孙武以王之宠姬为两队队长,刚开始,纵使孙武三令五申表明会执行军法,众宫女皆不理会孙武号令、不用心操练,于是孙武怒斩吴王两名爱妃,尔后令起众宫女“皆中规矩绳墨,无敢出声”。

    南征军中,军规军纪,五十四斩已经是非常明确了,这也是此战的制胜点之一。

    .......

    其十二、明察者胜。

    《用间》有云“微哉!微哉!无所不用间也”。

    齐王势众,然则别有用心之人也多,我等便可以在其中挑拨,还有豫州乱民,也可利用,让所有可利用之人皆成为我等手上棋子,此战必胜。”

    说完了这十二点,裴行咽了一口口水,嗓子都觉得有点干了。

    而卢皓听完裴行的话之后,眼神变幻许久,但却是不知道该从那方面来反驳。

    这十二点,像是将所有的事情都包涵其中了。

    而且...

    这还是援引了《孙子兵法》,并且多有用古事来验证裴行话语的正确性。

    这该如何反驳?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