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未明着流露要立宁王为太子的意思,但他这么多年压着没立储,这其实本就已经是一种态度了。

    若真如郑贵妃所预想的那般,借着这新版的《闺范图说》在民间有了远超中宫皇后的威望,她所谋还真有可能成功。

    但后来,端王一方的人却先发现了两版《闺范图说》的不同。

    尔后,朝中一名年轻气盛的御史上疏弹劾大儒许坤,道是许坤著《闺范图说》并将郑贵妃列入其中,乃是结纳宫闱,依附郑贵妃,并最终直指立储一事。

    这份奏疏在朝中立即就掀起了轩然大波。

    大儒许坤虽曾在朝中做过官,但因年事已高早就致仕回乡了,得知朝中竟然有此种言论,许坤拖着老迈的身子进京敲了宫墙外的登闻鼓,将自己所作的《闺范图说》初稿呈到元昌帝跟前,如杜鹃啼血般诉说着自己的冤屈,就差没一头撞死在金銮殿上了。

    在这件事上许坤确实是遭受了池鱼之殃,他的书被人改头换面了四处流传,这本就与他并无关系,如今却落得个差点不得善终的结果,这激起了朝中许多文官的义愤,群臣皆上奏元昌帝,要求严查此案。

    经此一事,这《闺范图说》也就被人们称作了妖书,这件事也被称作是“妖书案”。

    因此事影响太大,元昌帝立即就着了锦衣卫严查。

    郑贵妃等人就算事情做得再隐秘,在锦衣卫的严查之下也总能寻到蛛丝马迹,最终的结果当然也就摆到了元昌帝的御案之前。

    这件事之后,郑贵妃自然落不了好。

    而朝中那些早就希望元昌帝尽早立储的老臣们,也深感储位多年不定带来的隐患,唯恐若是再拖下去,这次的事还会再上演,于是联名上了折子请元昌帝立储。

    端王也就此成功入主东宫。

    可以说,若不是郑贵妃没把准元昌帝的脉搏,端王也不可能这般什么都没坐就成了太子。

    顾青未看着面前的两本《闺范图说》,轻吁了一口气,然后看向宁致远,“这一次,由咱们先一步卖许皇后和端王一个大人情。”

    宁致远笑着点头。

    元昌帝本就忌讳皇子与朝臣结党,所以定国公府不可能在储位未定的情况下就旗帜鲜明的站在哪一边,但要送两本书给许皇后解闷儿,这却是可以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