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常老太太做了十几年的婆媳,哪怕从未听过常老太太那般尖利刺耳的声音,顾锦琳仍在第一时间认出了她的声音。

    常家无事时,哪怕自己要和离都不见常老太太低过头,可如今常家出事了,她却领着她那新替常进州纳的妾找到清河来,还试图借着旁人的嘴((逼bī)bī)她善待她们,莫非这些年她顾锦琳在常家就表现得如此痴傻,竟叫常老太太心里还存了这等天真的念头?

    顾锦琳原是不想理会的,总归常老太太也不可能自报家门,她要闹就随她闹去了。

    但在秦氏归来之后,她却不能再龟缩在禅房里了。

    扶着姚黄和豆绿的手跨过高高的门槛,顾锦琳淡淡扫了常老太太和她(身shēn)后那恨不得将自己缩成一团的女子一眼,淡淡地道:“老太太别来无恙。”

    一句再普通不过的问候,却叫常老太太气得心口都疼起来。

    这明眼人瞧了,会以为她这是“无恙”的样子吗?

    常家出事之前,她是养尊处优的老太太,成(日rì)里所((操cāo)cāo)心的,也不过是儿子年过三十了仍无后这一件,可常家出事这两个月,虽然祖宅可以供她们这些女眷停留,可家产被尽数充公,常家女眷们最后所剩的,也只不过(身shēn)上戴着的少许首饰而已。

    常老太太和她那精挑细选的娘家侄女自然也是如此。

    从没过过苦(日rì)子,又不擅长精打细算,常老太太两人(身shēn)上的首饰打从一开始就被当了去,换来的银子也不过支撑着她们过了一个多月不用挨饿的(日rì)子而已,待到再次山穷水尽,常老太太就将主意打到了她的前儿媳顾锦琳(身shēn)上。

    常家出事这些(日rì)子,常老太太心里念得最多的人,不是她那被流放了的丈夫与儿子,而是顾锦琳。

    凭什么,她因为常家出事而落得这样凄惨的下场,顾锦琳却能在常家出事前就早早与常家撇清关系,如今回到顾家去享了福?

    每每想到这里,常老太太心里就阵阵不忿。

    早知道,早知道那时就不该那般轻易就让顾锦琳离开常家,就算要受苦,也得拖着她一起受这苦!

    常老太太如此扭曲地想。

    一方面是想着能从顾锦琳这里得些好处,一方面也是存了不让顾锦琳好过的想法,常老太太于是带着大着肚子的表小姐一路来了清河。(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