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经过商人们的努力沧州的产业项目进行的非常顺利,变化非常的大,这让沧州在这几个月里都有成为上州的趋势,这让沧州刺史姜承望高兴不已,要给他升官他可能现在都不会答应的,因为他心里非常清楚如今的沧州的变化都是因为元善带来的。

    元家的三进院子内,元善正在做着人员的名面试,这几天元家要聘请教书先生的事情已经传开了,为此还有人从长安那边赶过来为的就是加入到元家组建的学堂当中。

    待遇非常的好,可以说整个大唐境内论教书先生的待遇这里是最好的,但是你必须要懂得至少两门语言,最基本的就是突厥语和汉语,是的这个学堂的建设是放置在安置区的专门给突厥人普及汉语的。

    建设这个学堂不是元善心血来潮而是在这些突厥人工作的时候听不懂汉语造成了一些小麻烦,麻烦虽小但是还要这样下去的话可能会会引起大麻烦再说现在商人们将生意都开在安置区要是语言不通也是非常麻烦的事,好在懂得突厥语的汉人不少尤其是在边境地区但是眼下也不可能将消息捎到那么远的地方。

    突厥人中也有一些人懂得汉语但大部分都是一知半解的听懂几句而已,于是在这种环境下元善才决定将建设这个学堂,这可不是只需要懂得这两种语言才行,还必须具备一些教师的能力来对突厥人普及中原文化。

    这不是就此抹去突厥语言而是目前来看暂时实行双语教育,保留了突厥人的一些文化的情况下大力的宣传汉语以及一些思想。

    “少爷休息一下吧。”在面试的空档,彩衣端来一杯果汁放在元善的桌子前。

    “外面还有多少应聘的人啊。”元善心情有些糟的问道。

    “还有两个人都是突厥人。”彩衣说道。

    “等一会儿看看再说吧。”元善皱着眉头说道,这几天面试的人有很大一部分都是突厥人,他们的汉语确实掌握的比较多可是依然达不到做教师的要求,平时也只能够在工地上作为传话的人来用,这可跟普及汉语的要求差的太远了。

    想想也是无奈,要不是一众商人集体反应这个语言不通的问题,元善也不会特别在意这个事情,现在好了这些日子什么都没做就一直在招聘老师这个事情上用掉了很多的精力,可是效果依然不明显。

    喝了彩衣拿过来的果汁后又见了最后两名面试者结果元善与他们之间根本就无法沟通,没办法直接狠心说道:“既然如此段时间是找不到这方面的人才了,只能先采用单语教学了去叫人通知姜承望让他将沧州各县城内愿意来教书的人全都聚集到临海区吧,三天之内至少要有五十人,有能力的读书人也行,年龄不要超过四十岁。”

    很快彩衣就将这个事情叫人传话给姜承望,现在这个刺史与元家关系变得密切,对元家的人来说完全看不出这个刺史有架子。

    刺史的办事效率很高,三天后在临海区元善真的见到了一群比较年轻的读书人,只是大部分人都没有教书经验,都是县城里的一些通过乡试的学生,因为元善需要的是年轻的所以一些有着功名的举人之类的大部分都年约半百了根本不如何要求。

    所以元善见到的大部分都是年轻人,年纪大的也在三十多岁左右。

    这些读书人见到元善的时候都还没什么反应,见到姜承望跟着一起过来都交头接耳起来,虽然知道他们此来是为了什么事情但是大部分人对教书可没有经验而且还教突厥人,这些读书人心里还是充满恐惧的,因为突厥人劫掠的名声还有彪悍的民俗作风,在这些读书人认为他们都是蛮夷是不应该受到教化的,当然这只是他们内心的想法,站在这里之后他们可不会表露出来,书呆子不代表他们傻。

    “大家好。”元善过来后直接跟这些读书人打了声招呼。

    立刻就受到这些读书人的关注,不过看着他们的神情就像是如临大敌一样,姜承望不知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