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师爷笑道:“府尊,或许你可以跟王学士多多联络。”

    李珏脾气硬得很,不屑道:“他王二圣眷正隆,我现在主动去联络,岂不成了刻意巴结他?君子不为也。”

    这货也是意气风发,没遭受过什么挫折。

    他就一个三榜进士出身,又非庶吉士,直接外放当知县,正常情况下升官很慢的。可在刘瑾弄权期间,他居然敢同时得罪魏国公和刘瑾,瞬间闹得满朝皆知其名。刘瑾倒台之间,他直接从知县升为刑部员外郎,接着又是刑部郎中和知府!

    当然,从刑部郎中调任知府,真说不好是升是贬,更像以连升两级为名,直接将其排挤出朝堂。

    但一个三榜进士,八年时间做到知府,绝对属于官场罕见。

    接下来,就该接受社会毒打了。

    因为李珏朝中无人,多半会在地方上一直打转,这辈子很难再有做朝官的可能。结交王渊,是他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可惜李珏不屑这样做!

    师爷暗自叹息,也不再劝,因为他知道李珏的脾气。

    师爷离开书房,李珏却慨然叹息。他不想亲近王渊,其实还有一个原因,他有点害怕王渊的清廉,或者说自惭形秽!

    李珏也贪,否则他怎么养得起师爷?只是贪得较少而已,去年修缮东昌府城墙,他就从中贪污了三百两——比起大多数官员,已经算得上清官了,但跟王渊没法比啊。

    用脚后跟思考,都知道王渊肯定分文不贪,否则绝不敢提着尚方宝剑到处杀人。

    “好个王二郎,吾自愧不如也。”李珏喃喃自语。

    另一位官员就从容得多,山东兵备副使李充嗣,亲自把最后一批灾民送到临清。或者说是流民,因为各种原因青黄不接,吃不饱饭往济宁汇聚,现在全都被李充嗣扔给王渊当劳工。

    在历史上,李充嗣和王阳明,是平定宁王叛乱的两大功臣。

    宁王叛乱的前一年,李充嗣就在南京加强防备,又把杨锐安排在战略要地安庆。若非如此,宁王的叛军可以直取南京,哪有王阳明从容应对的时间?

    而且,李充嗣和王阳明,在不同的地点,同时谎称朝廷派来了十万大军。两相印证之下,把宁王吓得智商掉线,之后频频出现重大战略失误。

    也因此,两人后来成为至交好友,李充嗣还在嘉靖朝帮王阳明复官。

    把灾民送到的同时,李充嗣还提醒道:“王学士,朝廷派来了一位工部侍郎、一位右副都御使,你要小心为上。”

    “我知道,多谢李兵宪提醒。”王渊笑道。

    修建大型工程,一般都有三位主官,可以起到互相监督的作用,往往是太监、重臣和御史的组合。

    王渊在山东瞎鸡儿搞,内阁收到一大堆奏章,怎么可能不派人过来查看?

    如果王渊搞砸了,他们就弹劾建功;如果王渊搞对了,他们就分润功劳。

    甚至,多半还打着捞一票的主意,毕竟做工程都油水丰厚。

    李充嗣说:“等朝中来人了,我尽量帮你顶着,你这边须加快工期!”

    王渊抱拳道:“李兵宪的好意,在下记住了!”

    李充嗣笑道:“我只不过是不想有人来捣乱。”

    李充嗣是反贼肆虐山东时,紧急任命的兵备副使,这一年多来可谓功勋卓著。武将打胜仗他有功劳,战后赈济他也有功劳,王渊修水利他还有功劳,半年之内必定再次高升,怎么可能容许最后关头出现差错!

    虽然跟杨廷和乃是四川同乡,但李充嗣可不会依附谁。

    这位老先生是成化朝庶吉士,一把年纪了还巴结小辈?大不了辞官归乡!

    如今的三朝-->>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