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半年的功夫,便不动声色的在乌撒开了两间铺子,硬是在马、罗、曲等六大家族手中抢了一块不小的蛋糕,着实赚了不少银钱。

    齐谨之和顾伽罗转战乌蒙,谢氏商号更是积极做出相应,直接从益州选派了一位老资格的管事来乌蒙,全力开辟乌蒙市场。

    这位管事是谢家的世仆,被主人赐姓谢,因在家中排行第九,被商户们尊称一声‘谢九爷’。

    话说谢九爷在益州,虽不是支撑门面的大掌柜,却也是商号缺一不可的老管事,在商界颇有些威望。

    但此刻,他却毕恭毕敬的立在顾伽罗面前,如同齐家的仆从般,详细回禀他的差事。

    “嗯,很好,谢掌柜费心了!”

    听了几个月的‘孺人’,忽然被人称为‘宜人’,顾伽罗多少有些不适应。

    没错,齐谨之的正式任命书下达后,顾伽罗的诰封也下来了。

    妻凭夫贵,齐谨之是五品知府,顾伽罗跟着他被朝廷封为五品宜人。

    原本,朝中有不少人对于齐谨之如此年轻便坐到了知府的位子上颇有些微词。

    是,齐谨之确实能干,乌蒙确实荒蛮,可、可让一个不到二十岁的毛头小子去做五品大员,还是实缺,这根本不符合大齐官场的规矩啊。

    尤其齐谨之不是‘科班’出身,而是由武转文的官N代,饶是他确实有真才实学,也撇不开关系户、靠祖荫的帽子。

    仇富自古有之,齐谨之一个未及弱冠的小年轻都官居五品了,你让那些胡子一大把、苦哈哈从科举一路拼杀出来的官员们心中如何想?

    更不用说,齐谨之为官还不到一年,从政期间又是非议不断,这会儿却眨眼功夫就升官了?

    嘿,你当这是茶楼里听说书呢。

    官场自有官场的规矩,升官也有升官的一套法则,而齐谨之这样的,显然不符合规矩啊。

    于是,便有御史开始暗搓搓的收集齐谨之的黑材料,挽袖子准备开始弹劾了。

    而恰在这时,乌蒙的战报和马翰泽的奏本齐齐抵达京城。

    齐谨之一个文官,凭借着不足五百的乌合之众,竟将为祸西南几十年的梁逆给彻底击溃了?!

    消息一传开,朝中诸公心思各异。

    齐家、顾家等一干勋贵,仿佛打了鸡血一般,跳着脚帮齐谨之说话,只把他夸成了临危不惧、主动请缨、御强敌于城外的新时代好忠臣。

    反正吧,在那些勋贵口中,齐谨之就是个明明能靠嘴皮子、笔杆子吃饭的文弱小受,危急时刻,却非要抄起大刀片子杀敌。

    绝对是大齐好知县。

    这样的忠臣,这样的坚贞少年,难道不该提拔重用嘛?

    什么,你说齐谨之是文臣,不该抢武将的活计?

    我呸!

    满朝文武就看着精神矍铄的顾老国公爷,抄起手中的笏板,撵着说出这话的官员一通狠抽。

    一边抽一边骂:“放你娘的狗屁,鞑子来了,城内没有守军,父母官不上,难道要眼睁睁看着鞑子破城?你说这话是什么意思?莫非要任由梁逆盘踞乌蒙?”

    老爷子就差指着那官员的鼻子骂他‘汉奸’了。

    御座上的圣人看得眼角只抽搐,其实他心中还有些庆幸,这得亏不是阿妩啊。

    如果换成阿妩,她根本不会像顾老爷子这般虚张声势,而是会直接拎着鞭子在大殿上抽人。

    不把说酸话的人抽得满脸花,她就不是萧妩。

    而其它有异议的官员瞧了这一幕,小心肝儿也一阵阵的发颤:直娘的,他们怎么给忘了,齐家虽然败了,可姻亲还在。

    别的不说,眼-->>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