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答欢悦,纨素三条裾;何以结愁悲,白绢双中衣……垂绮,你全身上下,无一处没有我们的情盟,你好好等着我回来,毫发无伤地回来,嗯?”

    “嗯,我等你回来!毫发无伤地回来!”

    七月初三,孙永航的大军已抵达黄州乔冈,此处地接泸州沣陵,沣水与夏江在此交汇。苗寇与冯源的叛军还未曾侵袭到这里,但百二十里以外的奉贡却已遭攻陷,据报守城将士均已殉职。

    孙永航还未下马,听到的已是叛军包围了乐安镇的消息。“传令下去,立刻升帐议事。”孙永航面色凝重,然举止稳健,并未因军情紧急而显慌乱。一旁的折冲都尉闻谚暗里点了下头,这位从未上过战场的青年元帅,倒还颇沉得住气。

    “是,大将军。”

    不一刻,军营里便传出阵阵号鸣声,各部将军俱是连水也顾不上喝一口便直向青帐。校尉何长虎扣着头盔,边跑边问着身边的人,“哎,佐寅,你说这毛都没长齐的小子会怎么平叛?”

    佐寅握紧了腰间的刀,一脸木然,“我只需执行大将军的命令就行了。”

    “嗟!木人!真和你没话说!”何长虎抹了把脸,厚重的铠甲因大步奔跑而发出沉重的金属磨擦的声音,很闷,汗如同泉涌般冒了出来,有些滴入眼里。切!真是!也不想想他先卫营搭建营地的辛苦,一到就号令升帐。这只有初次统兵的小子才会干!

    “启禀大将军,各营将士均已齐集。”闻谚清点了人数,立时向孙永航禀报。

    孙永航抬起头朝众将一望,“好。”他将手中的谍报交给闻谚,“闻将军,把军情给大家说一遍。”

    闻谚接过,朗声宣道:“六月三十日夜,泸州乐安镇遭叛军围堵。黄州二路援军均遭覆灭,望速救援。”

    此话一落,帐中一片寂静。孙永航将案前的一卷军图悬在帐上,看了眼众人道:“乐安军民已死守三日,兵疲粮尽,甚至已有食人之事,若不速援,只怕乐安失守。”乐安镇是泸州最后一道门槛,一旦跨过,叛军气势更盛,只怕长驱直入,后患无穷。

    左将军元达出列,“大将军,末将愿率军前去解围。”

    孙永航眼神深沉,并不承他的话,而是反问了一句,“元将军想以何法解围?叛军兵马近八万,再加上苗寇从旁相助,在奉贡屯据,约合兵马十五万,只等援军一至,便打埋伏。元将军想调多少兵马救援?”

    “这……”元达闭上了嘴。

    何长虎在旁“哼”了声,不服地嘀咕,“那便是要眼睁睁看着乐安陷落喽?还不是怕死!”

    孙永航听得分明,“何校尉有何良策?”

    何长虎见他居然能点出自己的名姓,一时倒微微愣了愣,自己不过与他见过两面,话是半句没说,想不到这小子记性倒好。“大将军,乐安危急,不可不救,岂可因前有大敌就畏葸不前?这样贪生怕死,岂不枉为碧落男儿!”

    话说得很冲,但听入孙永航的耳里却只是眼神一晃,“何校尉说得不错。救是一定要救,但用兵之道,不在逞勇。前二次黄州援军为何尽数覆没?”他站起身,单指一点奉贡,“就是这里!由黄州发出的兵马在通向乐安的途中,在这里,”他指尖划向另一个点,“在落马坡遇伏,遭围歼。两战皆败,前车之鉴哪!若此次我军仍照此行事,只怕空负皇上圣意拳拳。”他轻昂了昂头,双目中射出星芒点点,“我有一计,不知众将以为可行否?”他回身朝奉贡一指,“围魏救赵。”

    闻谚听了一怔,脑中灵光闪动,“啊,将军的意思是取奉贡?”

    “不错。”孙永航含笑一颔首,“假意救援乐安,实则直击奉贡,联了乐安西南,长泉驻在祥桂的兵马,对乐安的敌军来一个围剿。若其不想死战,必然败逃,乐安之围可解。”

    元达想了想,点了点头,但神-->>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