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战。

    而最终的结果,便是东林党彻底落败,杨涟也被阉党所诛。

    当然,天启皇帝现在所言的事,却不是杨涟与阉党之间的斗争,而是杨涟与熊廷弼之间的事。

    当初,熊廷弼受命前去镇守辽东,在那个时候,辽东的情况已经十分糜烂了,而建奴人四处攻城略地,辽东的明军接连大败。

    直到熊廷弼抵达辽东之后,整顿军务,整治防务,居然奇迹一般的,令建奴人的攻势顿减,总算是将早已恶化的辽东局势,扭转了过来。

    因而,熊廷弼立下了大功,只是……大明历来如此,凡立大功者,无一不要被人审视。

    故而当时的熊廷弼,并没有立即得到奖赏,反而被清流们狠狠的痛斥了一番,挑出了许多的毛病,更是列举他八条大罪,而且还认为他欺君罔上。

    杨涟这样的清流君子,自然也不能缺席,当时他已是清流之中极有威望的人了,也指责熊廷弼挫虏无能,说他靡费公帑,养寇自重。

    熊廷弼自是气得吐血,因为这些罪状是很要命的,任何一条,都足够让他抄家灭族,五马分尸了。

    于是熊廷弼立即拉开了架势,与杨涟为首的清流对骂,又表示自己病了,这官不做也罢,请求回乡养老。

    这一下子,便又立即被君子们抓住了痛脚,于是君子们又上书骂熊廷弼没病装病,这是欺君大罪。

    熊廷弼的性子比较刚,心想我要病退你们还骂我,于是又上书回骂。

    这一下子……却又落入了圈套之中。

    那杨涟则一下子指出了熊廷弼的要害,说熊廷弼身为辽东的主帅,每日不想着抵抗建奴人,却隔三差五上书与大臣对骂,可见他的心思根本就没放在辽东的军务上,这个人居然还揣着尚方宝剑,应该收回他的尚方宝剑。

    把话说到这份上,其实一开始熊廷弼上书请辞致士,还只是撒娇,意思是你们再骂我,我就不干了,其实也只是不希望再被骂,难得真不想干了吗?

    可要交出尚方宝剑,那么熊廷弼自然就没办法再有脸管理辽东的军务了,于是乎……当真奉还御剑,‘病退’而去。

    这一战,乃是杨涟的成名作之一,直接弄倒了一个右佥都御史和兵部右侍郎。

    当然,等到熊廷弼在后来他去职之后,辽东的情况又开始恶化,朝廷不得已之下,又启用了他,以至在最后,酿生了更大的悲剧。

    天启皇帝的这番话,便是将张静一比作了熊廷弼,而谁是杨涟呢?

    杨涟这个时候,在民间的声望其实是很好的,很多大臣和读书人,都认为杨涟乃是君子,是士大夫的典范。

    可是杨涟却是当今陛下和魏忠贤所杀的,在陛下的眼里,杨涟就是十恶不赦之人。

    因而……天启皇帝这简单的口谕,其实就是说,谁骂了张静一,谁就是杨涟。

    而杨涟,乃朕一生之敌!

    一锤定音!

    此时……群臣侧目,杨侃更是不知所措,心慌意乱。

    现在该如何应对?

    魏忠贤依旧面上带笑,随即又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份口谕。”

    殿中依旧安静,所有人都在屏息等候。

    只见魏忠贤慢慢地张口道:“张卿功勋卓著,重光大明,此功不在太祖高皇帝之下……”

    “……”

    不少人下巴都快要掉下来了。

    一个人的功劳,你可以说他的功劳不在徐达,不在戚继光之下,这都说得过去。

    可是……

    啥叫不在太祖高皇帝之下?

    太祖高皇帝始建大明,乃开国之君,你天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