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第84章攻与守

    就在韩国上党郡守冯亭筹谋如何名正言顺将上党献给自己的庇护者赵国。

    而他就是用“民意"来做大旗。

    他和留守的17城代表士绅开大会,选择“降秦,还是降赵”

    最终赵国在这里良好形象加上他们家属都移民赵国,使得局面一面倒的17城要求降赵。这在政治上还是可以用来做幌子的。

    使得兼并变的更加合法。

    而这个时候,原本拥挤的上党山区,如今已经变成“十室九空”

    自然不是因为战火,但也和战祸有关。

    如果按照赵国标准,70万百姓,可以编户14万户,每户一兵,那就是14万大军。

    可是实际上,从河内和陉城等地迁入的大量户口,他们的男丁已经战死。实际上在冯亭,赵胜和李牧协调下,实际上编户变成了十万户,需要服兵役的有十万人,根据自愿原则这里十万户可以自愿选择是否撤走、

    结果陉城来的难民最先走了,去了代郡安顿。

    紧接着河内来的难民也走了,去了定襄,云中等郡。

    这和赵国安置优惠条件不无关系,享受均田制等同于赵国百姓的待遇。

    还给与基本生活资料---房子,那些可以移动的毡包,蒙古包就赏赐给李最先移民的百姓。自然他们的户口也得编入河朔四郡。

    部分胆怯的甚至还移民去了遥远的外蒙古三郡定居。

    这使得更多害怕战火的人恐慌了,韩国的氛围实际上在秦魏打击下,早就胆战心惊,朝不保夕。

    使得这里稍有风吹草动,立马就成了大规模的恐慌。

    结果十万户编户,尽然不到一个月,有一半用各种手段移民赵国呀。

    剩下的五万户,他们的家人也在之后一两个月先后迁居赵国各地安顿。

    等秦军恼羞成怒,派王龁率领三十万大军,从河东倾巢出动之际。

    王龁不知道的是,他的实力,李牧那是清清楚楚。

    赵国横刀独爱,这使得秦国有点意外,吃惊。

    使得他没有充分准备对赵的战争,包括这30万大军都是匆忙集结的。

    连年征战,虽然基本上都胜利了,可是秦军损失同样惨重无比。

    使得原本三十万河东军,如今有近半是关中征调的新军。

    但即使如此,负责防守的李牧也没有轻视。相比起李牧了解秦军兵力,布局。秦军根本不太了解,赵国如今已经历经半年将上党打造成为一个顽固的军事要塞。

    野王之战中期,赵军驻扎上党,开始部署。

    此后四个月,野王之战一直在鏖战,秦军伤横累累。

    赵军不仅仅将怕死的韩国人迁走,毕竟一时间,赵国人也没办法将懦弱的的韩人变的向赵人那样勇敢。这需要时间,偏偏长平战场没这个时间、

    于是李牧坚决将这些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人迁走。在后方还能制造的军方物资,在前线只会误事。

    包括剩下了的五万韩军,在改编整训半年以后,他们仍然被当做副手来用,如果不是赵军远没有韩军熟悉地形,恐怕李牧会毫不犹豫让这些人全部滚蛋。

    去帮自己耕田去。这个韩国人比较擅长。

    此时整个韩赵上党兵力是八万,其中原赵军是三万,韩军是五万。

    上党归赵国已后,两个上党郡合编八万大军,一共26万余百姓。

    其中留下的韩人只有十万多点,赵人三万户15万人。

    两只上党军没有合编,至少互相调动了一下军官。使得两军更加配合融洽。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