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王斌进了铁厂,只见里面场地甚是广袤,现在铁厂的工匠有300多人,除了戴梓和杨师傅领导的小组30多人在山上,其余的200多人都在山下的这间铁厂里。铁厂的四面都是高厚的围墙,一面墙紧邻河边,中间有一道大门出入,高耸的炼铁炉,炒铁炉,以及活塞型的木风箱,这几个部位都位于大门外,紧靠河边,当然是为了引用河流的水力。

    就比如这个木风箱,以前是人力,现在则和铳管的生产一样,完全改为了水力,王斌即使没有建造过水车,可流民里有的是天南海北的工匠,轻轻松松就建了起来。

    南广河水流湍急,上下河十里之类落差达到60多米,但由于河流较窄,只有30多米,因此极易修建水坝,这也是王斌想把铁厂建造在这里的一个重要因素,那就是可以充分利用南广河的水力资源。

    现在河上已经修起了一道水坝,这是王斌安排人在冬季枯水期修建起来的,大雪山丰富的石料资源也让这座水坝的修建速度大大加速。

    靠近河边的大门也是铁制,平常的火炮很难击穿,生产时开启,停产时则处于关闭状态,全副武装的士兵来回巡查,不分昼夜。

    出了大门,河岸边,紧靠着高墙,一座座齐整的平板房车间内,一溜水力钻床整齐有序,借着水力,钻头均匀旋转,钻着一个个乌油油的火铳铳管,一个个钻好的粗细一致,长短统一的铳管规规整整地放在工作台上。

    几个检验铳管质量的工匠正在用一把刺刀往铳管上套,只有严丝合缝的铳管才能通过,车间内人数不少,但是来往都肃静无声,只有铁器的磕碰声和外面钻床的摩擦声。

    刺刀由于是铁模制造,尺寸统一,因此误差极小,而铳管难度较大,因此,为了确保刺刀与铳管的吻合,每一把铳管都要和刺刀的模板进行检验,以确保将来套刺刀时,刺刀太松或者套不进去。

    负责铳管生产控制的是一位来自金陵的蒋大周,已经五旬高龄,年纪虽有些大,却是精力充沛,经验丰富。蒋大周一家都死于战乱之中,只剩下一个孙女,辗转来到四川,如今孙女在“希望学堂”上学,蒋大周毛遂自荐来到铁厂,因为严格认真,阅历非凡,造火铳的技艺高超,被杨师傅任命为铁厂铳管生产的工匠头,专门负责铳管质量的控制。

    根据蒋大周的介绍,现在铳管的合格率在八成以上,主要就是因为水力钻床和冶炼熟铁的质量高的缘故,根据现在的速度,一个月大约可以造出合格的铳管300左右。

    王斌想了一下,现在也急不得,隧发火铳是个精细的东西,还是慢工出细活吧!

    刺刀则是因为炼钢工艺的局限,只能到这个阶段了。

    从兵器制造的第一天起,王斌就在工匠里面立起了规矩,那就是专人负责,批次管理,分级检验。

    专人负责就是制造兵器的工匠必须为自己制造的兵器负责。批次管理就是日期管理,某一天生产的产品必须放在一起,形成一个批次,有问题时便于追溯。分级检验分为三个部分,就是生产后铁厂检验,入库前库房检验,使用前军方检验。

    负责检验质量的人员,都是经过培训的军方人员,做事情严格按照军规,如果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根据严重程度不同,从关禁闭到坐牢不等,最严重者面临砍头的危险。

    而火铳和刺刀的质量就是其中最严格的几个指标。

    火铳组成车间,工人们正在忙着组装火铳。一排排黝黑锃亮的火铳靠着木架而立,十分诱人。

    几个学徒拿了几把火铳过来。王斌接过一看,入手有些沉,但造型尚可。刺刀的韧度不够,但厚度的增加改善了刺刀的易折性。

    铁厂里面也是岗哨林立,由于士兵和里面的工匠彼此基本都认识,外面的人一般很难混入里面。

    铁厂里的工匠都穿着统一的工作服饰,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