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满地的折子怒道:“这些个胆大的贱民和穷酸书生,也敢放言要朕下什么罪己诏!看来,朕这些年还是对百姓太过宽容了……”

    话说到后面,赵天南面目之间已经带了些狰狞。

    林公公心里在笑,但表面上仍是一副担忧的模样,他来到那一地的奏折面前,一本本的将那些奏折归整好又重新放回御案之上。

    待将一地的狼藉收拾妥当,林公公才低垂着头站回他站了二十几年的位置,轻声劝慰道:“皇上,不过是些无足轻重之人的狂言罢了,皇上又何必为了这些人而动怒,如今大武朝正是需要皇上的时候,皇上当以保重龙体为重。”

    赵天南并未因林公公的劝慰而放松心情,一张脸更是因愤怒而变得扭曲。

    就如同那些读书人所想一般,历代帝王在遇到天灾时下罪己诏本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可在赵天南看来,这却是绝对不能容许的事。

    大武朝是他一手打下来的,他能有今天,靠的是他在战场上留下的无数鲜血,靠的是他的以命相搏,而不是靠的什么上苍或者天意。

    登基二十几年,他自认自己身为帝王,做到了他能做的极致,在他的治理之下,大武朝日渐强大,百姓安居乐业。

    可如今,因为一场干旱,那些原本只能仰望畏惧于他的百姓,就敢要求他下什么罪己诏?

    他是大武朝的主宰,他是至高无上的君王,这些靠仰他鼻息生活的蝼蚁,有什么资格对他指指点点?

    那些贱民,那些酸儒,莫非他们以为什么联名上书就能逼迫他低头?

    他无错,自然不会下什么罪己诏!

    如果心里的想法能化作声音,那赵天南心里的这些话,必定是铿锵有力的。

    至于他不理会百姓的心声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

    赵天南遥遥记得,当年的素素,在大武朝初建时,曾说过一句让他印象尤为深刻的话。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所以,这就是来自于素素的反击吗?

    赵天南一时之间有些神思恍惚。

    事实上,在让人将那流言传出去之后,赵天南就已经有些后悔了。

    不是后悔要置凤止歌于死地,而是后悔他的计划并不完善,到最后可能达不到他想要的结果,恐怕不仅不能要了凤止歌的命,还得打草惊蛇,让凤止歌发现他的意图。

    果然,先是寒老爷子不惜在金鉴殿上直言不服,然后,就是有了这百姓和读书人要求他这个做帝王的下罪己诏公示天下之事。

    他想,这么多年了,也许最了解他的人,还是只有素素。

    即使他们已经二十几年不曾接触,但素素总能一眼就找到他的弱点,比起他放出的那些并未经过缜密思考不能给素素带来半点伤害的流言,素素的反击,就要犀利精准太多了。

    这样的一个女子,当初只差一点,就会成为他的妻子,成为大武朝的皇后。

    一直到现在,赵天南都不确定,他对当初猜忌寒素而做出的事有没有过后悔,如果没有那一晚的意外,如果素素没有死在大婚前夕,如果他们真的成了夫妻,如果他们有了孩子……

    这种种的如果,在赵天南心里,描绘出了一幅幅鲜活的画面。

    曾经,他是真的有要与她共享江山,并立于世间最高处的打算啊。

    他与寒素,相伴了十几年,若说他没有对寒素动过心,那肯定是假话,可再怎么样令人心醉的心动,终归也是比不了江山、天下给他的诱惑。

    所以他与寒素,最终还是只能走向陌路,更甚至,是反目成仇,就比如现在。

    他们两人,甚至还没来得及正式见面,就隔着这么多的人和事开始交锋,赵天南甚-->>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