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

    戚继光、李舜臣等水军将领,可是都参与了那一场战,对倭寇的恨之入骨,纷纷都支持屠杀之举。

    双方围绕着,杀与不杀,开始争吵了起来。

    周瑜见此,心中有些无奈,他一开始就知道,屠杀之举会招来反对,毕竟秦军的军纪很好,从没行屠戮故无辜平民,军中将领对此会感到反感也是意料之中的事。

    “好了,都不要吵了。”

    周瑜发话后,众将纷纷闭嘴,而周瑜则对赵云道:“子龙将军,你们只看到我等在屠戮倭人百姓,可知倭寇入侵东部沿海时,屠杀了多少汉民?又有多少百姓流离失所?”

    赵云沉默了,对此,他并不是太清楚,但也知道伤亡肯定不小,否则也绝不会有四国联军征倭一事。

    “就让本都督来告诉诸位将军吧,倭寇入侵东部沿海时,光是我大秦一国就伤亡了十万百姓,直接死亡的百姓多达到了三万,近七万百姓失去家园无家可归。

    我大秦的伤亡,在诸国之中,已经是最小了,燕吴明三国的伤亡,远比我大秦要多得多,其中损失最大的就是吴国。

    伤亡民众多大四十万,直接死亡十万余,三十多万受灾百姓无家可归。

    战后经过统计,两年前的那次倭寇之乱,死亡的汉人多达二十万,被摧毁了家园的汉人多达百万。”

    此言一出,在场众将集体哗然,大多数人都双眼泛红,一副咬牙切齿的样子,恨不得生吞了倭人的样子。

    典韦更是一脸难以置信道:“怎么可能这么多?”

    他还以为,倭寇之乱,只是一场小祸呢,没想到竟牵扯到了百万人之多,直接死亡的都达到了二十万众。

    周瑜则道:“这是各国统计的战损,不可能有假。

    倭寇明知道我大秦的强盛,却依旧敢对我大秦百姓举起屠刀,并且丝毫都不手软。

    既然倭国可以屠戮汉人,我们汉人,为什么就不能屠杀倭人?”

    听到此言,前来请愿的众将,包括赵云在内,全都不说话了。

    自黄巾起义之后,屠城屠杀之举,就成了禁忌。

    不但中原诸侯不敢干,哪怕是嚣张如元清这些蛮夷,也同样不敢在屠杀汉人了。

    可是倭寇却依旧敢顶风作案,并且在中原犯下滔天罪行,那么血债就唯有靠血来洗刷了。

    不杀的倭国血,流成河,尸山血海,此恨难消。

    赵云并不是圣母,只是反感屠杀而已,现在知道了两国的仇恨,自然不会继续反对了,不过他心中还有一个顾虑。

    “可是在这么屠杀下去的话,大都督你恐怕会遭到国内文臣们的弹劾。”赵云说道。

    当初白起未经定罪,就擅自屠杀辽东世家,于是遭到朝中大臣们的集体弹劾,弹劾奏章都能堆成一座小山了,但这个白起他为了防止自己功高盖主而故意为之,。

    周瑜并没有这方面的顾忌,他要是屠杀平民过多的话,在国内名声定会有所影响,难免会背上屠夫的骂名。

    对此,周瑜自然也知道,可他却丝毫不在意。

    “本来是想攻上倭国本土,在告诉诸位将军的,既然如此,还是提前告诉诸位将军吧。”

    说着,周瑜从怀中取出一封檄文,打开后只见上书三个大字:屠倭令。

    众人立马围上来观看上面的内容,基本都是斥责倭国不自量力,竟然主动招惹大秦,并在中原犯下了滔天罪行,所以大秦此番是来为了本国百姓报仇的正义之举。

    至于在圣旨的末尾,除了有大秦玉玺之外,还有魏宋吴三国的王玺大印。

    显然,这是一封由秦魏宋吴四国君主,所联名签署的屠倭诏令-->>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