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战之力。

    “就按范军师说的办,立即召回曹仁,同时向赵匡胤求援。”曹操沉声下令道。

    此时,曹仁的五万援明大军,才刚刚抵达泰山郡,都还未进入到明国境内,所以召回来的话时机刚刚好。

    真等曹仁进入青南战场,秦明两国的交战区的话,在想把曹仁给召回来的话,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军师可还有其他计策教孤?”

    曹操一连期待的看着范蠡。

    范蠡沉默了片刻后,开口道:“秦军对西线的攻势尤为猛烈,甚至连嬴昊都亲自领军出征,仅靠夏侯渊将军的话,恐怕会力有不逮。

    谯县距离西线太远,真有个三长两短的话,恐怕会来不及支援,还请主公亲往陈留坐镇,以壮军心。”

    曹操想了想也觉得有道理,毕竟连嬴昊都亲自出马了,他还躲在大后方的话,确实该亲临最前线了。

    在经过一番商议后,曹操做出了如下应对:

    西线,魏王曹操为主将,范蠡和程昱军师。

    曹操亲自坐镇陈留,夏侯渊坐镇酸枣,以十二万魏军,对阵嬴昊的十五万秦军。

    北线,乐毅为主将,荀攸和陈群为军师。

    乐毅坐镇白马,殷纣坐镇延津,以八万魏军,对阵白起的十二万秦军。

    西南,曹彬为主将,曹刿和陈宫为军师。

    曹彬坐镇许昌、薛举坐镇昆阳,以十万大军,对阵张辽和韩信的十五万秦军。

    在范蠡的建议下,曹操在维持之前布局的同时,又进行了一定的优化,总体自然也要比之前要好上不少。

    如今魏国已经万事俱备,就只等着秦军打过来,在和大秦分个高下,可若是可以的话,他们宁愿秦军永远都不要打过来。

    ——————————

    宋国,寿春。

    赵匡胤在收到了曹操的求援之后,当即就准备派兵支援魏国,毕竟宋国所面临的压力确实不大。

    大秦只出动了十五万大军伐宋,而魏国却吸引了大秦近半的火力,若是宋国置之不理的话,万一魏国没能扛住,被大秦直接打垮了的话,那对于宋国来说也不是件好事。

    赵匡胤准备命赵奢为主将,阎象为军师,率六万大军前去支援魏国。

    可就在大军即将动身之际,却收到大量秦军铁骑南下,而且数量不下于四五万骑的消息,吓得赵匡胤立马叫停了援魏大军。

    宋国的汝南郡,和大秦的南阳章陵两郡接壤,既然南阳的秦军已经攻打颍川,那么宋国只需应对章陵方向的秦军即可。

    秦军从章陵进攻汝南,需穿越铜山和桐柏山,而这两座要地则分别为秦宋所有。

    宋国早就在桐柏山立下多座坚寨,就是为了抵挡章陵秦军来犯,但这只能阻挡秦军的步兵,毕竟步兵更加依靠后勤。

    可来犯的秦军若是骑兵的话,完全可以只带少量粮草,绕过桐柏山防线后,直插汝南郡。

    汝南郡三十七县,多为一马平川之地,宋国的兵力就算在多,也不可能在所有城池都留下充足的守军,可只要一座县城被秦军攻破,秦军就能就地进行征粮,以解燃眉之急。

    秦军在这个时候,调集这么多的铁骑南下,明显是想先用骑兵来破局,以搅乱宋国在汝南的布置。

    五万大秦铁骑,已经是股足矣威胁到整个宋国的力量,赵匡胤自然不可能是视而不见,毕竟他不可能看着秦军铁骑把汝南搅个天翻地覆,只有先解决这个大麻烦然后才能去支援曹魏。

    所以,赵匡胤果断叫停了支援魏国的五万大军,并还从庐江和九江调来五万大军,再加上豫州的十三万大军,总共征集了二十三万大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