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域我大隋当为盟主。”

    “诺。”

    ——————————

    隋国确定了联合姬李两家瓜分西域的战略,而远在西域的姬昌和李嗣源却尚不知晓,所以都在焦急等待着隋国接下来的动向,毕竟隋国接下来的选择将关乎他们的存亡。

    其实无论是姬昌,还是李嗣源,都不愿意和杨广作对,毕竟越发强势的大秦,才是他们共同的敌人。

    可杨广要是真的目光短浅到,以为他们的退让是怕了隋国的话,那他们也并不介意在西域给隋国一个教训,好让杨广明白西域真正的霸主是谁。

    不过索性杨广还算理智,并未自大到以为只靠隋国一家之力,可以撇开姬李两家独吞西域。

    隋国丞相高颎亲自前来商谈联盟出兵一事,也让姬昌和李嗣源都松了口气,这说明杨广已经正视了他们,将放下了平等地位,而非附庸。

    对于杨广提出的,三家结盟后隋国当盟主的要求,姬昌和李嗣源都想也没想到就答应了下来,毕竟他们两家的实力还是太弱了,只有隋国有担任这个盟主的实力。

    一番商讨后,姬昌和李嗣源都决定奉隋国为盟主,并各自出动一万五千大军,共计三万大军,配合隋国发起第三次西征。

    姬李两家都有将近三万兵力,却只出动一万五千军队,倒不是有心保存实力,而是没有那么多粮食来支撑三万大军出征。

    如今隋国早已不再向两家提供粮草支援,而姬李两家虽都有了自己的地盘,并且还有中原的高产粮种子,但西域大部分地区干旱缺水,适合种植的土地并不多,产粮自然也很难提高上去。

    姬昌和李嗣源虽各自灭了一国,但都是小国,新得之地的人口并不多,想要供养这么多军队,只能实施军屯,再加上时不时打劫西域本土势力,这才勉强维持粮草消耗。

    这次出动一万五千大军的粮草,已经是姬昌和李嗣源节衣缩食省出来的了。

    此次出兵的数量,也关系到能在西域占多大的地盘,所以姬昌和李嗣源还想让隋国赞助,或是借一批粮草过来应急。

    但高颎也不傻,姬李两家有了粮草之后,在西域的势力越发壮大的话,必定挤压了隋国在西域的势力空间,所以没有丝毫犹豫的就拒绝了。

    姬昌和李嗣源没能借到粮草,无法全力以赴,只能各自出动一万五千兵力用以西征。

    杨广见姬李两家出动三万兵力,在和杨素和杨爽商议后,决定任命杨爽为征西大将军,率四万大军征伐西域。

    杨广这次之所以选择杨爽,而非经验老道已经两征过西域的杨素,主要是因为杨素的功劳已经太大了,为防止出现赏无可赏功高盖主的局面,杨广就必须要扶持一个新统帅来制衡杨素,而杨爽就是这个人选。

    杨爽虽然年轻,但多次担任杨广和杨素的副将,在灭羌和征西中都立下了大功,用兵老道,且天赋异禀,所以杨广才会选中他来制衡杨素。

    杨广这次可是准备彻底占领西域的,之所以只出动了四万兵力,除了多出两位盟友分担压力之外,主要还是在杨素的劝说下,担心西征出动的兵力太多的话,会西凉空虚而引得秦军西进。

    西域再重要,在杨广心中还是比不上凉州的。

    四万隋军虽不算多,但再加上姬李两家的三万大军,三家联军共计七万大军,兵力已是历次西征之最了。

    杨广前两次西征所出动的兵力,最多的一次也不过只出动了三万大军,却依旧吊打西域二十几万联军,若不是纪晓岚和王贲横插一脚的话,西域联军恐怕都会被隋军全歼。

    如今杨李姬三家出动七万大军,兵力足足是之前的两倍还多,对付落后的西域土著还不是手到擒来。

    神武四年,六月十五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