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这些,就知道《世界人权宣言》为什么包含那么多儒家思想了。

    其序言当中出现的“良心”一词,其实是儒家的“仁”,可惜在翻译过程中被曲解。另有关于社会经济权利的部分,来源于“天下为公”的大同思想。

    在1947年那个时候,一个中国人居然能主掌联合国人权委员会,而且还成功协调世界两大阵营的矛盾,说起来实在有些匪夷所思,凭张彭春的贡献完全有资格拿诺贝尔和平奖。

    当时的联合国人权司司长约翰·汉弗莱,称赞张彭春为“妥协艺术大师”。因为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和共产主义国家对喷得厉害,种种矛盾让人权委员会工作难以开展,但这些困难都被张彭春协调解决了。

    四月底,胡适和张彭春来到纽约。

    两人抵达当天便前往百老汇大街,买票进入荷兰剧院观看演出。

    刚开始,胡适还感叹百老汇的冷清,没有几年前那么繁荣。可当他们行至荷兰剧院,顿时就被惊呆了,这里居然需要排队购票。

    观众席坐得满满当当,胡适和张彭春好不容易才挤到自己的位子,周围的观众正低声讨论着《泰坦尼克号》的精彩。

    当女主角出场的时候,突然有人大喊“萝丝”,观众席爆发出一阵热烈掌声。

    胡适惊讶道:“这些观众太热情了吧,都不顾欣赏话剧的礼仪。”

    “只能说《泰坦尼克号》太受欢迎。”张彭春笑道。

    胡适静静的观看着,直到演出全部结束,他才忍不住站起来热情鼓掌。

    没有现场观众提前离开,都等着演员出来谢幕。当男女主角出现时,观众自发性的全体起立,掌声中夹杂着狂呼和呐喊。

    “萝丝!”

    “杰克!”

    “You_jump,I_jump!”

    “世界之王!”

    “……”

    这掌声比首演时更加疯狂,居然长达近10分钟,演员们多次谢幕都无法离开,还有好多观众跑上去献花送礼。

    张彭春属于话剧大师,他感叹道:“难怪《泰坦尼克号》如此受欢迎,这部话剧写得太成功了,无论是演出编排,还是故事剧情,都属于世界级别的作品。”

    胡适笑道:“只凭一部《泰坦尼克号》,明诚便称得上是大文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