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深冬。

    虽是深冬,却依然没有冬雪的降临。

    今年的雪天似乎姗姗来迟。

    民间自古有谚语:大雪瑞丰年——如果冬天不下大雪,那么对来年而言,一定会是自然灾害特别多的一年,尤其是蝗灾,对农业最是不利。

    现在,针对一直没有下雪的农民们来说,终于可以松了一口气:今日下午,天空特别阴沉,气温特别寒冷,冷风呼啸,这是下雪的前兆。若是猜测不错,今晚就可能会下雪。

    呼呼……

    冬风踏过山川,越过森林,拂过河流,吹到了谯县的涡水河畔,吹散了笼罩在谯县上空的阴云。誉有“草药之乡”的谯县很是宁和——它没有接受战争的洗礼。

    没有受到乱世的波及,从战乱中幸存下来的人们纷纷来到这里寻求庇护——谯县,不仅有避乱的临时场所,而且有神医免费地为人治病,药价很公道。

    据闻,神医就住在谯县附近的小华庄里。

    小华庄的西北角有一座约五百平方尺的竹篱茅舍,正是那位名医用来诊病的药肆。药肆的周围搭建几座简易的居所,居所的牌匾上都写着“养疾康复”四个楷书大字。往常这个时候里面会坐满老老少少的病人,他们基本上都是远道而来,如今临近佳节,来看病的人少了很多,而肆外的居所也几乎不见几个人影。

    “下一个!”从药肆里传来一个响亮的声音。紧接着,一个面色苍白的老人在一个十五岁的药童的搀扶下,坐到了这个声音的面前。

    坐在老人面前的是一个中年模样的医师。中年人个头居中,一身白衣,四肢修长,长胡须,长得飘逸,一双眼睛大而有精神,充满着干劲。

    这个中年人就是神医华佗的徒弟之一——李当之。

    此刻,他一只素手搭在老人的手腕上。

    他为老人把脉。

    “老大爷,您哪里不舒服了?”顿了一会儿,李当之看了看老人的脸色,

    “……脑袋发昏,鼻子不通,呼吸很困难。”老人缓缓描述,“唉,老朽已是花甲之年,虽看过好几名医师,吃了一堆方子,花了很多钱,可总也不见效——吴医师,您看这是怎么回事?”

    李当之笑了笑道:“老大爷,您不用担心,您不过是受了点凉气,小医给您开个方子,您服一段时间就好了!”

    “那价钱……”老人的声音期期艾艾。

    “这样好了,不算您的治疗费,只算这个药草的价钱!只需十钱!”

    “啊,就这么点?难道传言是真的么?”老人有些不敢相信,颤巍巍地表示感谢,“哎呀!多谢吴医师了!您真是‘医者父母心’哪!您可不知道,这世道……唉!好多医师都说自己出自于名医,可是……就是所谓的名医,开了一大堆的药,害得……唉!”老人凄苦地摇摇头。

    李当之抿了抿嘴,也不插话,只把一包草药递到了老人的眼前。

    “多谢李医师啦!您可真是个大好人哪,像您这样的医师可真不多见哪……”老人面露感激,捧着药,絮絮叨叨地站起来。

    “您慢点走!”李当之不忘招呼说,“焦二,快扶老大爷!最好是送他回家!”

    “是,四师傅!”焦二点点头,很热心地上前。他是谯县小华庄的一家穷人孩子,长相敦厚,快满十五岁,正在药肆里做工,赚取一些生活费。

    “谢谢啦!”老人眉开眼笑,在焦二的搀扶下离开这家药肆。

    “还有没有病人了?”这时,一个忧虑的声音从药房里传来。

    “没了!——难道师弟没注意到那是最后一个病人么?”另一个爽朗的笑声说。

    “呵呵,如此倒是师弟的过失了。”言罢,从屋内走出来两个人。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