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殓了,心里也埋怨女儿胡来,暗道就算你讨厌楚清妍,总该看看形势吧?这样上赶着找死,能怪到谁?搞的出了这样的事,不但你自己把自己玩死了,还害的家里被人指指点点,让她都羞于出门,如此,楚大夫人能不埋怨女儿吗?

    至于安王府混淆血统案,赵沐念东安郡王情有可原,又同情他娶了毒妇,本来大好的富贵王爷生涯变得这么倒霉,免其死罪,但废为庶人。

    那个冒充的孩子也还给他们——都废为庶人了,也无所谓冒充宗室的事了,毕竟庶人没有子嗣,过继个儿子都是正常的事。

    至于唐语兰,赵沐跟她又不熟,没觉得有什么同情的,毕竟是她自愿嫁给东安郡王的,怪得了谁?所以看她欺君罔上,混淆皇室血统,虽没判凌迟,但也判了斩立决。

    消息传到安王府,安太妃虽为小儿子伤心,咒骂楚清妩不得好死,自己儿子都毁在她手上了,毕竟要不是楚清妩给她儿子下绝育药,她儿子也不可能为了爵位传承想出这个法子,但同时也感到庆幸,毕竟,要是赵沐再查下去,查出这孩子是自己大儿子的,到时连大儿子都要有危险了。

    不过无论怎样,安太妃对楚家,那真是恨之入骨了,虽然楚家其他人没怎么着她,只是楚清妩个人的行为,但人在愤怒时哪能分的这么清,安太妃虽然第一恨楚清妩,但对生出了楚清妩的楚家,也没有了好感,要不是朝中有楚贵妃得宠,她肯定联合别人,要整的楚家落魄,好给儿子报仇了。

    但这会儿,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楚家只收拾了楚清妩一人,其他人还好好的。这让安太妃能不有怨气吗?

    好在儿子虽废了爵位,好歹没死,自己以后多多给他置田产,将来做个富家翁还是使得的。

    另外过继给小儿子的那个自己事实上的孙子也没死,这让安太妃也好过了点,要不然既死儿子又死孙子,安太妃还真要接受不了了。

    而唐语兰被判斩立决的事传到唐家。可是让唐大老爷狠狠地教训了顿唐姨妈。说她养了个害家之女。

    唐姨妈之前仗着女儿是王妃,没少在府里横行霸道,便是对唐大老爷也多有不敬。那会儿唐大老爷看在唐语兰的份上,不敢对她如何,现在唐语兰犯了这样大的事,被砍了头。唐姨妈再无靠山,唐大老爷自然敢训斥唐姨妈了。

    而唐姨妈看女儿犯了那样大的事。也吓坏了,人都憔悴了不少,生怕唐大老爷将她休了,哪还敢找唐大老爷的麻烦。

    下人都是见风使舵的。看唐姨妈失势了,一些姬妾又重新得宠了,便对唐姨妈颇有怠慢起来。姬妾们也开始不将唐姨妈放在眼里,得瑟了起来。而唐姨妈也不敢说什么,只暗暗后悔当日不该做的太过分,要不是那会儿有女儿撑腰,根本不将丈夫放在眼里,得罪了丈夫,这会儿也不至于被丈夫这么教训。

    可惜悔之已晚,以后的日子自然也艰难了许多。

    宫里这边,路淑妃的事一曝光后,赵沐便下令赐其白绫,这还是看在她为自己生了孩子的份上,要不然如此行为,肯定是千刀万剐。

    而因路太太也参与其中,所以路家虽没满门抄斩,却也抄了家,夺了官,发配边疆,虽是没死,估计也是生不如死了。

    倒是当年没进宫的那个路姑娘,听说路淑妃赐了白绫,在惊了身冷汗后,幸灾乐祸地道了声“该”,暗道当年不让自己进宫啊,现在如何,赐死了,活该啊,然后她也幸好没进宫,要不然被她连累着,搞不好也要倒霉了。

    不过路姑娘只怕是高兴得太早了,她之前因心里不平衡,觉得本是可以做皇妃的人,结果只嫁了个普通人家庶子,没少在夫家上蹿下跳,她夫家那会儿看在路淑妃的份上,倒也忍着她,这会儿她娘家败了,路淑妃又倒台了,夫家对她就差了起来,所以路姑娘可不是高兴得太早了。

    路淑妃听了这个判决,倒也没说什么,在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