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看崇祯皇帝的眉头皱了起来,显然还是很担心战局,就又说道:“陛下,京师郊外的勤王军和其他明军不一样,是经过汰兵,去掉老弱的将士。现在白杆军也来了,又是孙阁老这样的老臣谋国之将掌握着军队。臣以为,不出意外的话,肯定是能打跑建虏。”

    战事开始之前,崇祯皇帝也曾意气风发,企图把建虏一举歼灭。

    但他在发现战事关系到很多方面,胜负影响很多事情后,就变得忐忑起来,甚至不像之前那么自信,变得和普通人一样担心战局的胜负。

    崇祯皇帝现在听一向稳重地首辅说出这番话,才觉得自己好像有点太紧张了。

    于是,他轻轻地长吸一口气,舒缓下刚才因为想战事而带来的紧张情绪。

    然后正想说话的时候,殿外忽然传来动静,有声音远远地传来,虽听不清楚内容,却能感觉到声音中的惊喜。

    崇祯皇帝觉得奇怪,是谁胆子那么大,敢在外面喧哗。

    他正要让内侍出去看看的时候,温体仁忽然出声道:“陛下,好像是报喜来了。”

    都说人老了,就会眼花耳聋,没想温体仁却是反常,耳朵比一般人还尖,隐约听到了内容。

    崇祯皇帝听了一愣,报喜,报什么喜?

    就这么一下功夫,那声音越发的近了,听得也更清楚了:“前线大捷,斩建虏首级五百余;前线大捷,斩建虏首级五百余...”

    崇祯皇帝听得清楚,大喜过望,连忙吩咐:“快传,快传!”

    说完之后,他再也坐不住,站了起来,在御桌前开始来回快速踱步,心里想着,怎么跑这么慢,半天了还没到呢。

    温体仁也没有再坐在崇祯皇帝所赐的凳子上,站起来,不时回首看向大殿外。

    报信的内侍在殿外大汉将军的注目下,边跑边喊,终于跑进了文华殿。

    一进文华殿,就跪倒在地,双手把放奏章的卷轴高举过头顶,一边奏道:“陛下,前线八百里加急,与建虏一战,斩建虏首级五百余,大捷啊!”

    殿内的内侍不等崇祯皇帝吩咐,连忙过去接了过来,快步呈给等急了的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急不可耐地撕掉封印,揭开轴盖,倒出里面的奏章快速看了起来。

    温体仁一直盯着崇祯皇帝看,发现皇上脸上的笑容越来越多,最后笑得像朵花儿一样。心里就知道,战事肯定比较顺利。

    崇祯皇帝猛然地双手“啪”一声合了奏章,然后连声说道:“好,好,好!”

    这时,他发现温体仁那望眼欲穿的眼神,呵呵一笑,自己直接走下去,把奏章递给首辅看。

    崇祯皇帝一边还说道:“孙师傅不负朕望,和钟师傅两人把军队给朕带好了。斩杀建虏五百一十二名,已方才伤亡十六人而已,真是大捷啊!”

    大明自从和建虏开战以来,从未有过如此大胜。这消息让崇祯皇帝浑身一阵轻,仿佛一直背着的千斤巨石一下被放下了。

    温体仁看完之后,也是一喜,但随之就皱起了眉头,他谨慎地对崇祯皇帝说道:“陛下,臣以为眼下还不宜大肆宣扬,须得验过首级才行。”

    大明有过很多次先例,说是杀了多少多少建虏,但最终不是说尸首被抢回,就是首级验收的时候发现有非真正建虏的首级充数。

    要是朝廷不验就宣传,到头来事情真相被揭露出来,反而打了朝廷的脸。

    崇祯皇帝一听,刚才还高涨的情绪慢慢地冷静了下来。他当然相信孙师傅和钟师傅,但温卿说的也不无道理。

    “首级何在?”崇祯皇帝问报信的内侍道。

    “回陛下,信使言到首级已到通州,今晚将至京师,只是京师城门已关,需到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