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要冒着后方被毛文龙骚扰的困扰,除非他在后方留有足够的兵力。但女真鞑子一共才多少人,人少就产生不了对山海关,宁远,甚至是锦州的威胁。他们的主力只要出来久了,毛文龙势必就能知晓女真鞑子后方空虚。所以女真主力一直不能离老巢太远,太久。这也就是毛文龙所率部队的牵制作用,这个是战略层面的优势。但现在,这个啥镇。”

    王承恩在边上看着,补充道:“东江镇。”

    钟进卫不好意思的冲王承恩笑笑,然后继续道:“就是这个东江镇,是毛文龙一手创立,威望甚高,就这么一下死了。哪怕袁崇焕手眼通天,要想把东江镇的牵制功能重新发挥出来,没有足够的时间是不可能的,特别是他安排替换毛文龙的人的能力更是一个考验。根据我那个时候的历史,东江镇是完了,不但没有牵制的作用,最后还出来几个汉奸,就是之前跟陛下讲过的那三个。虽然是汉奸,但能力是有,也就服毛文龙而已,后面的人根本就压不住。”

    钟进卫说道这里,停了一下,看看崇祯皇帝认真的在听着,并参考着地图。于是继续说道:“在东江镇歇菜这段期间,皇太极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出动他的主力进行一次大的战役。据史载,他是绕过了宁锦防线,大概,大概是从遵化那边进来了,并攻击京师。”

    王承恩这个时候有了疑问,不由地问道:“奴酋何以知之,能从遵化这边打进来。就不怕绕行千里之后,发现遵化这边也是铁板一块,打不下来,惶惶而回。这个时候,大明铁骑一路追杀,还能回去多少人马?”

    钟进卫一听,不由的挠了挠头,道:“这个,我也不知道,我那历史里面,他就是这么过来了。难道这个历史和我那个历史还是有所出入么?”

    崇祯皇帝也不敢肯定建虏会冒大风险攻击遵化,想了想,问钟进卫道:“目前形势,朕该采取何策?”

    钟进卫思考了下道:“起用孙承宗,替换袁崇焕。袁崇焕目无王法,私杀大将,必须问罪,已防他人仿效,目无朝廷。另外,启用卢象升,接管东江镇。”

    崇祯皇帝听了,半响不语。

    钟进卫就看着崇祯皇帝,过了好一会,崇祯皇帝才说道:“袁崇焕手里握着朕最精锐的关宁铁骑,朕要是拿他问罪,万一他倒向建虏,山海关防线大开,建虏就算不绕路,也能直达京师了。附近又没有一支军队能相抗衡。而且,孙承宗乃袁崇焕的恩师,一手提拔袁崇焕上来,按你之意,之前也替袁崇焕隐瞒罪迹,怕是难以接受问罪袁崇焕。”

    钟进卫一听,摆摆手道:“孙承宗,这个老爷子,陛下可以放心。从历史上看,在大是大非上,孙老爷子的立场是坚定的,而且最后也死的壮烈,让人佩服。”

    崇祯皇帝听了不语,过了一会,问王承恩道:“大伴怎么看?”自从知道王承恩陪自己上路后,他遇事问王承恩的次数也多起来了。

    王承恩想了想,没有直接回答崇祯皇帝的问题:“陛下,毛文龙已死,不能复生啊。”

    崇祯皇帝微微点头,一边是一个可能的历史,其中还有一些讲不通的地方;另外一边是非常可能出现的情况。崇祯皇帝心里微微一叹,朕不敢冒险啊!

    钟进卫看崇祯皇帝和王承恩的样子,猜到自己的建议可能不会被采纳,不由得有点丧气。不过有一点确实比较奇怪:皇太极真有那么大把握绕行千里,人疲马倦后,还能有余力对明军百战百胜?以前又不是没有在戚家军和白杆兵身上吃过亏,那可是硬钉子啊!就不怕京师这里也有这样的军队?

    崇祯皇帝主意已定,就站了起来,准备离开,离开之前对钟进卫道:“钟先生,朕也有难言之隐,朕得衡量再三才能做出决策。你说的那个卢象升,是个人才么,朕会让大伴查一查。还有什么问题和需要,都尽管开口好了,朕让大伴替你办。朕还有许多奏章要处理,就不打扰先生了。”

    话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