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嘴上却劝道:“姑妈下次可不能再破戒了,大夫说了,您要吃清淡的。”

    闻老夫人一听“清淡”两字条件反射地就想起了平常那嘴里能淡出鸟来的饮食,然后心里就反胃,觉得那饭菜实在是吃不下去,不想跟刘氏扯淡这让人受不了的话题,便道:“你过来是有什么事吗?”

    刘氏忙道:“侄女是想着,现如今四房几个姑娘已出了孝,年纪又大了,姑妈要不要带她们出去见识见识?”

    闻老夫人点点头,道:“你说的倒是,四丫头、五丫头、六丫头,还有丁丫头,都到了该说亲的年纪了,平常我要去哪儿赴宴,就带着她们吧。另外,刚好过不久是重阳,咱们府上菊花开的不错,到时我请几家过来坐坐。”

    其实不光闻百翎她们到了年纪,三房的闻七娘年纪也不小了,不过她已分了家,如今就享受不到老太太带着见人和在侯府会贵客的好处了(要分出去的是自家儿子,老太太在家办宴会肯定会请他们的,分出去的是庶出,是那些贱人的儿子,她才不会帮他们的姑娘,让她们见什么客人呢,叫他们的孩子过来,还不如叫她女儿家的孩子过来呢),正因如此,也难怪庶出两房先前不想搬出去了,在侯府见的人,跟两房在外见的人,那简直是天差地别,以后婚嫁对象也会天差地别,所以二房三房子女看搬出去后,只能眼睁睁地看着侯府两房人与达官贵人交往,他们却不能像以前那样享受这个福利,只能跟什么地位都没有的人交往,那心里落差就甭提了。

    这会儿刘氏听闻老夫人这样说,看女儿交代的事办成了,不由高兴,奉承道:“姑妈考虑的就是周到。”想着闻老夫人对女儿还不错,于是又道:“让表姐也带着孩子过来玩玩吧。”

    闻姑妈是闻老夫人的第二个孩子,比闻大老爷小,比闻四老爷大,自然也就比刘氏大了,所以刘氏称表姐。

    闻姑妈还是挺幸运的,因为嫁人的时候,闻府刚刚封爵,她一下子从小乡绅之女,变成了侯爷之女,身价倍增,让本来只能嫁小乡绅的她,一下子嫁了个达官之子——当年的工部侍郎嫡次子,夫家姓杨。

    能嫁个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贵人之子,虽是好事,但也有坏处——闻姑妈出嫁前十几年,到底生活在普通家庭,后来嫁的那人家,虽也跟他们家情况差不多,是新贵,但人家到底是读书人家,规矩多,所以她嫁过去后,因无论是在外面,还是在家里,表现都不是让杨家人满意,在闻太后尚在时,大家看在闻太后的份上对她还行,而也正因为还行,纵容的她一直就没什么进步。

    于是等闻太后过世了,杨家人就不再纵容下去了,于是闻姑妈的苦难就来了。

    对杨家人来说,他们觉得他们只是没纵容闻姑妈继续丢人现眼,对闻姑妈来说,却觉得杨家人见风使舵,以前闻太后在时就对她好,一见人死了就马上换了幅嘴脸,于是从闻太后过世,闻姑妈跟杨家人关系日趋紧张,让闻老夫人心疼不已,她不去怪女儿不知道入乡随俗,也跟女儿一样想的,觉得杨家人态度转变如此之快太难看,所以三五不时就把女儿接过来住一段时间。

    这会儿刘氏这话显然说到闻老夫人心里去了,当下不由脸上露出笑容,道:“是该把你表姐接过来住几天。”

    刘氏跟闻老夫人说妥了这事便回了去,跟丁丽萍报告这个好消息了,丁丽萍听了自然高兴,上一世不是她主动提醒的,是老太太后来慢慢带她们出去应酬的,她等不及,所以这一世就主动提了。

    就在丁丽萍母女高兴的时候,收到了闻老夫人让她派人收拾客房消息的闻大夫人却高兴不起来,跟钱婆子嘀咕道:“四房杵在府里花钱也就罢了,还把闻姑妈接过来花钱,这日子真没法过了,一个两个的吸我们家的血。”

    钱婆子听了闻大夫人的抱怨,虽然同仇敌忾,但事实上,只要闻老夫人在,她接女儿回来过,闻大夫人等没权力抱怨的,毕竟,出嫁女要受了委屈,还不兴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