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这里也是如此,尽管他胸怀大志,想要一扫万历、天启二帝的颓废。但是因为没有受过正规的帝王教育,崇祯皇帝的政治手段非常匮乏,根本不是老奸巨猾的阁老大臣的对手。

    为了免除制缚,崇祯皇帝只能通过中旨传达自己的意愿。

    崇祯皇帝为人暴躁,并且残忍,对待哪怕是保扶他登上皇位的首辅来宗道,也没有留一点儿体面。

    像这样性格刻薄,内心敏感多疑的皇帝,是非常不好伺候的。所以哪怕崇祯皇帝下发中旨,一般的阁老、给事中也不敢冒着极大地风险封还。

    接到崇祯皇帝的中旨,晋陕总督杨鹤也非常为难。作为一个文官,他对于皇帝肆意践踏规矩也比较反感。但是对于崇祯皇帝的认识,这两年来杨鹤也有些了解。杨鹤本人并不算眼睛里不揉沙子的刚烈之臣,他尽管心中不高兴,也决定奉旨行军,去通州城下看看情况再作打算。

    几日以后,等甘肃总兵杨嘉谟带兵赶来,杨鹤就汇合了九边五万精兵,浩浩荡荡的朝着通州城杀来。

    通州守将正是后金镶红旗旗主岳托。镶红旗在代善岳托两代旗主的治理下,发展的比较兴盛。仅仅岳托的镶红旗下面,就有三十个牛录,旗丁差不多八千。

    这一次跟随岳托出战的旗丁,也只有不到三千人,其中一千人是精锐的披甲人,剩下的一千只是贫穷的跟役。最精锐的八百人,正是威震天下的白甲兵。

    白甲兵又叫白摆牙喇军,是满洲八旗最精锐的军队,每一个牛录也只有十几人。

    这些白摆牙喇军,每一人都是骁勇善战的勇士。他们能够熟练的使用强弓,射得重箭,每一人都有一手过得去的箭术。还能穿起三层重甲,使用钉头锤、狼牙棒、破甲斧充当攻城陷阵的重步兵。

    此外因为辽东塞外的艰苦环境,这些白摆牙喇军人人都会骑马射箭,还能够在马上披甲冲阵。既能充当骑兵,也能充当步兵,能适应大部分艰苦的地形。

    哪怕在整个东亚大地,当时的白摆牙喇军都是第一等的精兵。尽管白甲军精锐善战,但是人数却不多,整个满洲八旗的相加,也不过六七千人。

    这些白甲军,与明朝的家丁一样,大部分在战争中充当旗主、甲喇章京等满洲贵族的护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