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像陕北这种年月,为了一口吃的,当兵从贼的饥民数不胜数。更可况刘宣不仅给口饭吃,还能收留附带的老弱妇孺。

    这种优惠的条件,在这种流贼遍地,盗匪横行的时节几乎是凤毛麟角,万中无一。很快。刘宣的兵营就人满为患。

    刘宣之所以收留士兵的亲族老弱,就是为了更好地控制麾下士卒。一个没有家口拖累的光棍汉,不仅非常容易成为逃兵,而且常常违反军纪,很难管理。

    刘宣贴出招兵告示后,县城中活不下去的百姓,成群结队的前来投军。就连延长县外的流民团伙也听到消息,也蜂拥而至的赶来入伙。

    对于投军入伙的饥民百姓,刘宣不分老弱来者不拒,还不到两个月时间,刘宣麾下已经聚集了上万人马。

    这上万饥民,共有青壮士兵四千余人,剩下的老弱妇孺能在这种严寒残酷的冬天生存了下来,身子骨也都十分强健。

    人数的大幅度增加,让刘宣军中的编制已经不合时宜,所以他在军队中增加了营一级编制。

    每一营下辖四个步兵哨,营部辖营官一人,亲兵十人,副营官一人,亲兵两人。加上军法官五人,通信兵十人,鼓号手十人,旗手十人,军医两人,兽医一人,伙夫三人,共九百一十五人。

    这一次刘宣一共编组了四个步营,第一营实力最强,以前哨李旭升,亲兵哨杨四宝为骨干编成。李旭升为营官,杨四宝为副营官兼任前哨哨长,赵鲁,张五斗,杨守义为其他三个哨长。这个营,也是刘宣麾下最精锐的骨干。

    第二营以张虎成,陈铁牛两个哨合编而成。以张虎成为营官,这次攻城立下大功的白旺为副营官兼任前哨哨长,陈铁牛,白富贵,刘武为麾下的哨长。

    第三营以李旭中右哨编练而成,因为骨干的不足,并没有设立副营官,李旭中为营官兼任前哨哨长。

    剩下的三个哨长,有投靠过来的流民首领王登高,也有刘宣挑选的战斗骨干张九仁,史太岁。

    第四营就是后备营,等于后勤部队,装备的武器也比较差,人数也较少,只有五百余人。大部分的骡马车辆,也被分配到后备营中,后备营以李昭云为营官,叶谬之,李旭通,孙登等人为哨长。

    除了步卒之外,刘宣还勉强编成了一个规模不大的骑兵营。这个营只有二百多人,编为两个哨,以石勇为营官,邹风,马武充当哨长。

    因为火炮数量较少,只有虎蹲炮十门,大佛郎机四门,炮兵编制还是一个哨,也没有分配给各个步兵营。

    另外刘宣的中军,还有亲兵一哨,这些亲兵,几乎全是挑选勇武敢战的勇士。共有甲兵五十余人,鼓手十人,护旗手二十人,伙夫十一人,马夫两人,书记官二十人,军法官二十人,总军法官一人,由刘宣自己充任。

    随着编制的逐渐充实,刘宣麾下的士兵已经超过四千人,铁甲也超过三百领。

    刘宣攻入延长县城之后,俘获了不少工匠,有了这些工匠,刘宣已经能够打造铠甲。

    刘宣在府库中缴获了一部分铁丝,全被制成了锁子甲,加上这些天的加紧赶工,刘宣一共制造了一百多件锁子甲。

    这些锁子甲只能称得上勉强合格,虽然比朝廷兵部克扣材料制造的纸甲,皮甲强一些,但是比起建州女真的精心制造的铁甲,质量还是差上不少。

    因为新兵的大量涌入,带来了大大小小的各种问题,不仅是战斗力的下滑,还有就是纪律问题的松散。

    这两个月来,刘宣已经处理了上百起军纪问题,死于军法之下的士卒也超过了二十人。靠着这种不惜一切的决心,刘宣才终于严肃了军纪,赢得了民心。

    在小冰河时期,气候极端寒冷,在寒冬腊月之时,刘宣也不能长时间训练士卒。尽管这些士兵已经训练了两个月,但是-->>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