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查清涧县与延安城的消息,并且派出炮兵,选择构筑炮兵阵地。

    就在刘宣做好攻城准备之时,县城中的王琼也动员城中士绅,准备坚守城池。他们准备了大量的滚石檑木,打造推杆,叉杆等守城工具。收集金汁、火油等守城利器,为了守城方便,他们拆毁了大量的民居收集材料,甚至将百姓家的菜油都搜刮干净。

    第二日一大早,刘宣卯时一刻起火吃饭,三刻拔营,列阵于延川县城之外,选择早已经探查好的地方修筑炮兵阵地,然后开炮攻城。

    延川城头的守军昨日一夜未睡,如果不是刘宣的凶名太盛,惧怕刘宣大肆屠城,只怕延川县城的兵丁青壮,早已经扔下兵器、逃散回家了。

    —————————————————————。

    刘宣的名声之所以如此之坏,就是因为掌握舆论权力的士绅大肆传播。

    刘宣攻破延长县城后,斩杀的士绅恶霸不下二百余人,整个延长县的官吏,几乎被刘宣杀个干净,县令张云柯、县城周琛、典吏吴鹏等大小官吏没有一个能够幸存。

    李自成在通许县不过杀死了九户拼死抵抗的乡绅,就被史料县志记载屠通许县城。

    在文人士子中,只有掌握钱粮土地的官员士子,才能称呼为人。至于寻常的平民百姓,在他们看来恐怕还不如猪狗,无论死伤多少,都不会有一点在意,反而会趁机侵夺死人的良田房屋。

    刘宣在延长县城做下的事,远远超过后来李自成等农民军。历史上李自成、张献忠等人一直比较尊重读书人,对于一些失意的文人士子也花了很大的功夫拉拢。

    但是因为力量上处于弱势,这种拉拢效果也并不好,一直也没有多少读书人愿意投靠他们。

    直到李自成在河南大获成功,有了雄踞天下的本钱之后,这些毫无廉耻的文人士子才纷纷来投。

    可惜李自成后来在一片石大战中,被优势的清军主力击败,这些无胆的投降文人士子,马上纷纷在地方上发动叛乱,杀死闯军的骨干,围攻弱势的闯军。

    李自成在历史上之所以失败,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关外的八旗军不够重视,没想到十几万八旗军居然会倾巢而出。闯军五营主力只有六万人,野战也不是八旗军的对手,这一场大败,大大损伤了闯军的元气,直到退回西安之后,李自成还没有缓过气来。

    如果李自成最后不是疏忽大意,不明不白的死在九宫山,靠着闯营余部的三十万大军,也未必没有回天之力。

    可惜李自成在九宫山死于非命,闯营大军顿时人心浮动,叛徒王体忠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趁机杀死了闯军大将白旺,率领近十万大军一起归降了清军。

    而李过、高一功、刘体纯、刘方亮、郝摇旗等各营将领也互不统属,没有威望统合众将,被南明朝分化瓦解。

    即便是时局如此艰难,闯军余部李来亨也以几营残兵,纵横三省,多次打破清军三省围剿,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到了康熙三年。

    有了李自成、张献忠的例子,刘宣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自然不会白费力气,讨好这些地方上的士绅官吏。

    这些文人士子、清流词臣,都是极端的实用主义者,哪怕清军如此残暴,屠城杀降无数,最后也几乎全部夹着尾巴投靠了清军。所以日后刘宣有了成就霸业的时候,一定不会缺乏这些软骨头的文官投靠。

    对于这些地方上的土豪劣绅,刘宣的处罚极端严厉,不仅会斩杀首恶,还会烧毁地契房契,将浮财搜刮干净。

    刘宣的这种政策,远比后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激烈、更类似与后世红朝毛(太祖)的打土豪分田地。

    这种对待士绅极端激烈的政策,立马就引起了官僚士绅的仇恨,他们对刘宣既恐惧万分,又恨之入骨。-->>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