哨终于靠近了城头,六架云梯也安稳的搭上了城头,一些骁勇的士卒也开始手持利刃,攀登城池。

    就在此时,城头上的金汁、猛火油柜等守城利器也纷纷发力,一股脑的从城头泼下。

    滚烫的金汁凡是淋在士卒身上,马上就发出一股恶臭的味道,猛火油柜也喷出一股股碗口粗的火苗,将登上城池的士卒活活烧死。

    眼见攻城受阻,伤亡不下,李旭中心中流露出几分痛楚,眼中却更加了几分狠历。这些伤在城头上的士卒,基本上都是第三营的骨干,只有那些勇敢的士兵,才敢于率先登城。

    李旭中脸上一片通红,愤怒的跳下战马,将手中的马鞭丢下,手持一柄长矛,恨声说道:“此战,有进无退,谁敢退后半步,一律当斩,如若我退后一步,请斩我首。”

    他三步两步的赶到一架云梯之上,就要身先士卒的攀登城墙,麾下的十多位亲兵也纷纷上前,随时随地的保护着李旭中。

    就在李旭升登城之际,他麾下的哨长王登高却被这惨烈的攻城战吓破了胆子,他狂乱的呼叫了一声,居然丢下了兵器向外面逃去。

    王登高本来是流民头目,在刘宣攻破延长县之后,率领五百余流民投靠了刘宣,刘宣为了千金买马骨,让更多的饥民前来投靠,所以才让他当了第三营哨长。

    王登高投靠刘宣之后,在处理营务之上,也较为公平,为人也没有什么架子,更没什么坏毛病,此人甚至还入了刘宣的眼睛,准备在他立下功劳时大力提拔。

    正因为王登高在士卒中有威信,所以他一后退,整个王登高哨也溃退下来,王登高哨的溃退,直接扯动了李旭中营的阵型,刹那间。李旭中营已经人形浮动,李旭中等少量登上城头的勇士也危急万分。

    刘宣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王登高却不堪重任,没有接到任何命令,就从城头上溃退下来。他脸色铁青,传令骑兵营,斩杀溃逃的乱兵,然后挥动令旗,让养精蓄锐的李旭升营与张虎成营一起发动全面性的进攻。

    一时间,张虎成、李旭升两营分别朝东南两面城墙发动猛攻。

    三个主力步兵营一股脑投入攻城战中,延川县城的城防马上动摇起来,城墙下面到处都是喊杀的士卒,让刘宣情不自禁的迷醉在其中。

    这次攻城,刘宣本来打算试探一下,没想要马上就将本钱一股脑投进去,没想到王登高的溃退,居然直接让李旭中陷入危险之中。

    在刘宣这支军队中,因为他自己没有亲族故旧,只能用姻亲李家兄弟帮忙掌控这支军队,如果李旭中有所闪失,就像斩断刘宣的一条臂膀。

    历史上从平民到皇帝的几位牛人,刘邦麾下统兵的大将樊哙,周勃、卢绾、夏侯婴等人,都是相交多年的老兄弟。

    而朱重八麾下的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朱文正、沐英、汤和、邓愈、冯胜等人,朱文正是他嫡亲的侄儿,李文忠是他的外甥、沐英更是他多年的养子,而徐达、常遇春等人也是他的安徽老乡。

    樊哙、周勃、徐达、常遇春等人,尽管能力上也非常出众,但是如果没有与汉高祖、明太祖亲密的关系,恐怕在青史中也留不下那样的大名。

    从古至今,成就大业的皇帝,掌握军队的干将都是统帅的亲朋故旧,这些人以亲族乡党的关系连成一片,排斥着一切外来的将领。

    刘宣的麾下也是如此,所幸他是陕北本地人,有了李家兄弟这样的得利助手,加上以恩义结交的张虎成、杨四宝等人,提拔一些出身底层的投降官军骨干,才能牢牢的控制这支军队,做到如臂指使。

    李旭中的意外遇险,让刘宣只能冒险投入大军。

    李旭中、李旭升、张虎成三人三面攻城,恰好成了围三缺一之态势,一些士绅见机不妙,带上细软趁乱逃出城。

    骑兵-->>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