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夫今年已经六十有六,早已经算是苟延残喘之年,只要剿灭了王刘两位巨寇,也好马上告老还乡,这个巡抚的位置,还是要洪道台这种年轻有为的国之栋梁担任。”

    马宏良连连摆手,谦虚的说道:“老抚台言重了,言重了,我家东主亨九先生人品高洁,定没有夺人所好之意。”

    岳和声寂寞的看了看窗外的残阳,有些落寞的说道:“亨九的信中,也谈到了你,说你是他最信任的臂膀,让老夫对你尽可以直言。”

    岳和声万历二十年中进士,现在为官已经差不多四十年,他早年还长期担任福建提学,算是洪承畴的师长之辈,两人早年间也多有往来、交情自然不同寻常。

    “依老夫看来,如今这大明朝也仿佛这日落的夕阳,早已经积弊丛生了,如果不折腾,还能维持一段时间,越是折腾,只怕越是积重难返。”

    “老夫早已经年老体弱,功名心也早已经看淡,如今勉强支撑着这个烂摊子,也是度日如年。如果这次能平定流贼,老夫也想早日脱身,也好归隐林泉、安度晚年,以后的大明江山,也全靠亨九等精明强干之辈了。”

    见已过花甲之年的岳和声如今情深意切的说着心里话,马宏良心中也是叹息不已。岳和声去年上任,一接手就是一个烂摊子,尤其是去年固原镇兵变,更是遭了无妄之灾。

    如今榆林镇精兵在外,延绥之地异常空虚,岳和声也是巧妇无米之炊,只能勉为其难的强撑。他今日如此失态,也是因为长时间承受如此大的心理压力得不到释放,才会找不算熟识的马宏良倾诉。

    听了岳和声这番犯忌讳的心里话,马宏良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岳和声地位崇高,已经是从二品巡抚,又到了致仕的年纪,讲一些出圈的话也能够原谅,但是他马宏良只是一个小小的秀才,又怎敢非议朝政,妄论时局。

    见马宏良一时间沉吟不语,岳和声人老成精,马上明白了马宏良的难处,他停止了这些牢骚话,拍了拍马宏良的肩膀,一个人落寞的走进了后堂。

    过了几日之后,对于岳和声来说终于等到了一个好坏参半的消息,持续两个多月的固原镇兵变终于被彻底平定,大部分士卒在领到军饷之后,也全部回到了大营。

    但是三边总督武之望因为受到乱兵惊吓,再加上年事已高身体虚弱,居然在过年后不久就忧惧而死。

    武之望死在任上,朝廷自然不会治罪,固原兵变的黑锅就只能让陕西巡抚胡廷宴与延绥巡抚岳和声来背,所幸固原兵变已经彻底平定,榆林镇的精锐官军也很快就能赶回来。

    五日之后,榆林镇总兵吴志勉就能赶回来回来,岳和声也能戴罪立功,配合陕西督道参议洪承畴,用上三面围剿之计,彻底将陕北义军消灭干净。

    很快榆林镇总兵吴志勉就赶回了驻地,他还没来得及休整几日,就接到了岳和声的军令,让他早日出兵清涧县青泥堡,将实力最强的流贼巨寇王左挂一举剿灭。

    所幸岳和声知道轻重,将榆林城的府库搜刮了个底朝天,还压下了延绥地区的官员俸禄。凑齐了上万两白银,全部交给了吴志勉充当开拔费。

    现在还不是崇祯末年那种军阀横行的局面。这个时期的武将,还能接受文官的节制,还算遵守朝廷制定的规矩。

    吴志勉自然不敢违抗巡抚岳和声的军令,在收到了这笔开拔费后,吴大人贪墨了其中的一半,将三成发放给了麾下的家丁,剩下的两千两全部被正兵营的将官瓜分干净,至于麾下的小兵,只能分享饷银的一半。

    吴志勉麾下的正兵营,共有兵丁八千余人,其中骑兵五千、步兵三千,吴志勉为了兵贵神速,这一次将麾下的步兵留在榆林镇守城,亲率五千骑兵奔袭王左挂的老巢青泥堡。

    延安府的副总兵张应昌也尽起大军,留下一千人马守卫延安城,配合延长的洪承畴,合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