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是这一次的主考官,是考验的时候到了。

    陈皮见着,又道:“官家,外面有不少流言出现,说什么‘天地兴隆,得遇圣主,万世当从,允文允武’,有不少道士,和尚打着各种禅机游走在开封城……”

    赵煦眉头一挑,不在意的道:“每当朝廷动荡,神鬼皆出,史书上不少见,让开封府去处理吧。”

    “是。”陈皮应着,悄悄退后。

    而与此同时,在京里准备春闱的过万士子,正摩拳擦掌,焦急不安的等待着。

    孟唐这会儿在一个客栈里,紧张的温书。

    他很紧张,除了对科举的紧张,还有因为特殊身份的忧虑。

    他爷爷孟元涉入了太皇太后与官家的争斗,落败自杀,偏偏姐姐又是当朝皇后。

    这样复杂的关系下,孟唐的仕途能不能进去还两说。

    太学里,徐幸隆正在小竹林的凉亭里,认真的读书。

    他的情况同样复杂,作为曾经当赵煦面反对‘废除科举’的人,在朝野是名人。

    “也不知道我能不能榜上有名……”

    忽然间,徐幸隆抬头,看向贡院方向,满脸愁容的自语。

    朝廷里的相公,其实都十分‘小气’的。当初宗泽才华横溢,在殿试上,痛陈时弊,结果,不但三甲没了,还差点落榜,最后只得了一个末尾,成了孙山!

    太学之南,这里民宅众多,不少入京士子租房在这里。

    渝州人赵谂,正在喝闷酒。

    渝州原本是僚人的地方,后来赵谂之父赵庭臣率众归顺朝廷,得以赐国姓‘赵’。

    “忠直之士不容于开封,方正之士流放在外,朝廷这般昏庸,皇帝这般无能,我还考什么!”

    赵谂只有十六岁,喝着酒,肆意的发泄愤怒。

    他之所以这般愤怒,是因为苏轼被罢,不止礼部尚书没了,科举主考官也没了。

    赵谂十分推崇苏轼,眼见这般,心里是相当愤恨难平。

    又接连喝了几杯,他一率酒杯,怒声道:“全部都是混账!我要是做了皇帝,就改元隆兴!”

    说着,他满脸通红,忽然兴奋起来,大笑道:“没错!从今天起,我就是天子,隆兴皇帝,哈哈哈……”

    兴奋之余,他拿起笔,刷刷的写了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