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口。

    车上的人还没出来,石桥那边来了一溜人,少说也有十个,都骑着自行车。

    那是镇里的干部,刚刚接到电话通知,市县两级领导要来龙牌皮箱厂检查指导工作。

    可不只是市县两级领导。

    第一辆车下来四人,其中三人来自首都北京。

    第二辆车下来五人,其中三人来自省里。

    第三辆车下来五人,才是市县两级领导。

    第四辆轿车也下来五人,其中三个是记者,一个来自首都,两个来自省城。

    这个阵势,把镇里的干部吓得不轻。

    白手早有准备,却是一点都不怵。

    原来,来的是轻工部的技术标准司的领导,专门来龙牌皮箱厂考察的。

    考察的目的,是制订我国第一套箱包技术标准和相关条例。

    这是白手和龙牌皮箱厂莫大的荣誉。

    这是一个巨大而又复杂的工程,不是白手一人所为,背后是一个强大的团队运作的结果。

    想法是白手的,牵线是丁雅琼的,真正的运作人,是白手和丁雅琼在上海的那些朋友。

    一个罗汉,一个陈子非,一个杨文斌,仨人都为今天的这个局面出了大力。

    罗汉有朋友在部委工作,杨文斌有亲戚在部委正好负责标准制订部门工作。

    陈子非有自己的目的,想把白手的龙牌皮箱整成名牌产品。

    仨人来来回回,去了北京三次,这才有部委的人和省里的人来到白手的皮箱厂。

    白手陪着各级领导几十人,一个车间一个车间的参观过去。

    所谓车间,也是临时分的,是为了迎接领导们的视察。

    白手的工作也相当到家,每个车间除了挂着牌子,还有各种规章制度贴在墙上,非常醒目。

    工人们也都身着工作服,认认真真的工作着。

    原料仓库和成品仓库,也被领导们看了一遍。

    民营企业如此规范,让领导们深感满意。

    关键白手也很给力,口若悬河,东拉西扯,滔滔不绝。

    参观和视察近四十分钟,白手那张铁嘴噼里啪啦,几乎就没休息过。

    好戏还在后头。

    白手抱来三个纸箱,都装着文字资料,一个是关于皮箱制造的生产流程,一个是关于皮箱的技术标准,一个是关于皮箱的质量标准。

    三本手册各有十几页,都是印刷出来的,封面也搞得很入眼。

    白手分发给在场的所有人,包括几个记者和司机。

    当然,白手也有小花样,三本手册的每一页,都印着龙牌皮箱厂的地址和电话。

    应白手的要求,几个主要领导还跟白手合影。

    照片由丁雅琼拍摄,整个过程,她拿着白手的照相机,足足拍了八个胶卷。

    临走时,白手大方,一人一只一号真皮皮箱,把四辆轿车塞得满满当当。

    来客不收,但白手理由充分,这是被检样品。

    四辆轿车终于离开。

    白手深信,有付出就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