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然后告诉她,如果说金丹和筑基的区别,在于金丹可以感应外在的灵气,借用天地之力的话,那么,金丹和元婴的差距,就在于元婴能够领悟一部分的规则。

    四时流转,日夜交替,生老病死,逝者如斯。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天地法规,然而,只有领悟其中的变化规律,为己所用,才算是触摸到了“仙”的门槛。

    殷渺渺翻译了下,大致可以这么打比方:炼气是学会钻木取火(懂得通过窍吸收灵气转为灵力,而后释放灵力成就法术),筑基是会使用火(将灵力演变出多种情况,学会更多的法术),金丹是制造炸-药(可以借用外界的力量),而元婴,就是领悟了核-反-应。

    她敏锐地发现,科学也好,玄幻也罢,越是靠近真实,越是能感受到相似的本质,而这点感知,无疑对她日后的修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目前的她,只是在解构法术的过程中,突然想起了一些“微不足道”的科学知识罢了。

    *

    慕天光盘膝坐在地上,凝神看着石壁上显露出来的剑光,眉头渐渐蹙拢。

    在秘境里和白猿的一番对练,让他对《易水剑》的掌握程度更上了一层楼,想要超越自我,就必须在现有的基础上领悟更深层次的剑意。

    说起这个,就不得不提及《易水剑》的来历了,所谓“易水”,指的是冬洲至北的一处水系。一年十二个月,它有十个月都是冰川,只有在夏季最炎热的那段时间里才会融化奔流,然而,就算是这个时候,水温也只有一两度,触手冰寒。

    悟出《易水剑》的人曾三度路过易水河畔。

    第一次路过时,它是冰冻的状态,寒气森森,朔风凛冽,以他高深的修为亦是感受到了刺骨的冷意,于是他就想,易水真是好冷啊。

    二十年后,他又一次路过,那时恰逢夏季,他见上回冻死人的易水居然融成了潺潺水流,不由想到,世间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哪怕是易水亦有化冻的一天。

    等到了第三次途径此地,他就停了下来,在易水河畔悟起剑来。他亲眼看着易水由水流凝成冰川,又从寒冰化成春水,一年复一年,周而复始。如此轮回三次以后,突然顿悟,虽然水和冰是不断转化的过程,然而若不是以月计而是以年计,易水本质上又是没有任何变化的。

    他想起了自己漫长的一生,有许多人老了,有许多人死了,逝者如斯,他们于他,便如行人于易水,纵然过客匆匆,却始终朝着远方奔流,一去不返,永不停止。

    此为道途。

    由此,他悟出了《易水剑》,其心法也因而共分为四重:初时见其表意,是水,或是冰,是某种单一的状态;再则悟其变化,水结成冰,冰化作水,事物都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的;而后懂其恒常,易水在变化,但又是不变的;最终明其剑心,纵花开叶落,行人纷纷,我亦前行不止,永不回头。

    故谓之:

    风萧萧兮易水寒,我一去兮不复还。

    故人哀歌随风去,大道忘情无波澜。

    慕天光因为感情,歪打正着触痛了第二重的变化之境,想要更进一步,就必须悟其恒常。

    何谓恒常呢?

    水和冰的触感、形态、温度皆有不同,它们是一样的吗?

    他陷入了沉思。

    *

    时间倏忽而过。

    殷渺渺失败了多次以后,终于搭建了一个较为成功的法术结构。这是一个套环设计,分为内外两层,外层是大量的雷电,看起来就很可怖,而内层被灵力封锁,有火焰不断燃烧,在内外平衡的情况下,灵力可以隔绝雷火的力量。

    但是,当雷电的力量消失或-->>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