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怪异,“我从来不知道,他们变成一个人是这样的。”

    在看见他的那一刹那,她便知道一切皆是幻景,世上怎么会有这样的人呢?她爱过的、眷恋的人,都能在他眉眼中找到影子。

    他是她心里的幻象,而强烈的感觉,则是和绮梦香同出一源,作用于神识而非身体。

    “那你知不知道,我代表了什么?”他问。

    她想想:“多情?”

    “错。”他笑,“代表你该往那里走。”

    她顺着他指着的方向看去,不知何时,那里出现了一条长而深邃的甬道,黑黝黝的看不见光。“那是哪里?”她问,回首却见春闺已逝,解去的罗衫完好,那人那景,都消失不见。

    没有后路,只能往前走。

    这是一条漫长的道路,逼仄、狭小、深长,她觉得自己走了很久,却始终不到尽头,而甬道又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在缩小,最后墙壁直接贴着她的身体,像是活了似的把她挤了出去。

    看到光的刹那,她忍不住松了口气:总算出来了,再走下去怕是要憋死。正想看看自己在哪里,脑中忽然一懵:这是哪儿?我为什么在这里?我又是谁?

    国公府新添了一位小姐,老国公爷大喜,亲自择了“渺”作为名字。待到洗三礼时,宫里的皇后也赐下布帛珠宝,荣宠无限。

    路人感慨,都说女儿是赔钱货,也要看是投胎到了谁肚子里。这殷姑娘的父亲是国公府的嫡幼子,母亲是下嫁的公主,且国公府三代皆是男丁,儿子孙子不值钱,这女儿却是顶顶稀罕,定然是荣华富贵过一生。

    事实也正是如此,作为府中唯一的女孩,殷大姑娘自打生下来便过上了众星捧月的生活,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提,凡是出门,定然是一脚出八脚迈,呼奴唤婢,好不威风。

    但这样显赫的出生,却没把殷姑娘养成刁蛮任性的千金。她温柔娴雅,待人和善,很得奴仆们的敬爱。

    然而,盛赞背后,殷姑娘却总觉得哪里不对劲:锦绣华服压垮肩膀,金莼玉粒噎着喉咙。她并不开心,隐约觉得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是这样的。

    可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唯有沉默。

    就这样,她慢慢长大了,爱慕者甚众,可他们都比不上那个人——他是堂哥的同窗好友,名为弥归,是儒学大家的亲传弟子,十七岁就中了解元。

    在书院时,他就以出众的才学折服了世子,引以为好友,并带回家来做客。当时他只是一介白丁,却得到了国公爷的青眼,直接邀请他在家里住下。

    白衣名士,少年风流,引得无数侍女春心萌动。

    而弥归也是知慕少艾的年纪,在一个山花烂漫的春日,他对殷家唯一的姑娘一见钟情了。

    他不是孟浪的人,只借着踏青灯会的时候,见缝插针地与她说话,偶尔折花送灯,便是含蓄地吐露心意了。

    殷姑娘喜爱他少年意气,含笑应了。

    两人的感情逐渐升温,很快又是三年一度的春闱。

    俗话说得好,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人生喜事莫过于此。弥归知晓终身大事须慎重,故而允诺,只有金榜题名,才会请师父出面提亲,若是落榜,再无颜面见她。

    殷姑娘却道无妨,只是弥归自有打算,要她放心,不曾听劝。

    多年寒窗,终究换来金榜题名。弥归高中探花,却出人预料地在金銮殿上为父鸣冤。原来,他不是普通人家的孩子,父母在世时,曾是先帝时的高官,后不幸为人污蔑,冤死狱中,母亲郁郁而亡,留下他被老仆养大。

    他陈诉冤情,字字泣血,又有诸多铁证,圣上大惊,下令调查此事。三月后,幕后主使自杀,弥家冤情昭雪。

    弥归再无遗憾,说到做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