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寿终而死,带走了白露宫,郑后被废为庶人,未能安葬帝陵,神女又修道而去,因此,帝陵中未有合葬之人。

    柔仪公主总是想,亏得世祖皇帝活得久,他要是比儿子先死,以后来那位的性格,肯定会扒开贵妃的陵墓,把她送进帝陵与爹合葬,来个生不能同寝,死后合葬。

    那估计世祖皇帝死了都会被气活,他可不太喜欢后来的贵妃来着。

    扯远了。

    世祖皇帝和神女的故事还有很多,譬如说建了神女祠。

    过去,寡妇守节,烈女守贞,都会选择一死了之。现在这么吊死,官府却不会再发放匾额,免去赋税,反而是进神女祠里清修十年的,可以得到表彰,福泽他人。

    再比如说,道学兴盛,无论王公贵族还是平民百姓,都兴起了修道的风潮。

    男子不必说,稀奇的是,大周出了好些个女道士。她们不仅美貌动人,更有满腹才学,不愿意成亲生子,便干脆出了家,潜心修道。家里有些能耐的还会替她们建造道观,广邀天下有识之士坐而论道。

    女冠、女道士,是大周诗文里最高频出现的词汇之一。她们与许多文人才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篇,成为了周朝的代表。

    后来,周朝灭亡,下一个朝代中出了个女冠出身的女皇帝,叫士子大夫十分忌惮,自此开始打压女道士,扼制女子出家的风潮,说什么女子为阴,不尽人伦,乃逆天之举云云。

    又有个著名的贤后,假借神女的口吻,写了一篇忏悔诗。大意是,我作为神女,却行为放浪,勾引皇帝,没能做好表率,如今看到凡间女子不遵从三从四德,很是后悔,如今托梦给你(即是那个皇后),希望你好好替我宣传,让世人改过自新等等。

    于是,女子出家逃避世俗的最后一条路被斩断,愈发困于闺门,不得解脱。然而,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大家闺秀被斩断了羽翼,青楼女子可不怕。

    她们公然穿上了道袍,自称侍奉神女,云雨世人。自此,女冠也从才华横溢的贵族女子,变作了娼门的代称。

    又过了很多年,后世的人回首看这段历史,不由感叹:神女降临周朝,代表了周的兴盛,昭华化龙而去,则意味着周脉的断绝。

    那么,再回到刚才的问题,昭华是谁呢?

    依据史书的记载,神女在宫廷时,偏爱御花园里的一尾金鲤,认为其有慧根,便点化了它。后来她离去,世祖皇帝思念不已,便将这条金鲤挪到了宫里,时常对着它述说自己的思念。

    有一日,金鲤开口说,你是凡人,再念念不忘也不会得到回应,但我也是修道者,若有一日与之相见,必然转达你的思念。

    世祖大惊,复而大喜,下旨封它为昭华上师,令他好好修行,再会神女。

    昭华上师修行的地方,就在神女峰。柔仪公主在年少时见过他,但他不是时常露面,只有过零星的几次交谈。

    第一次,她十三岁,问他为什么自己祈求神女,她却不肯护佑母亲。他说,神女不管这样的事。

    第二次,她十七岁,说她不想嫁人,想出家修道,问能不能拜他为师。他说,我是妖,你是人,你修不了我的道法。

    第三次,她三十五岁,怀抱着自己刚出生的儿子,说他中了毒,问他能不能救。他说,可以。

    第四次,就是现在,她六十八岁,满头华发,却单枪匹马杀到神女峰,苦苦哀求他说:“上师,反贼杀进了皇宫,陛下被迫退到了莲花陵,已经再无退路,请你看在世祖的份上,救一救我大周吧。”

    “王朝兴衰,自有天数,与我等世外之人无干。”他神色淡淡。

    打过数次交道,柔仪公主也非昔年豆蔻少女,很清楚该如何劝服:“反贼来势汹汹,恐扰世祖安宁。”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