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肖邦大赛的评审规则一直都在举办的过程中被添加或修改,每一次的变动都会带来褒贬不一的声音。

    单从比赛的发展来看,越来越完善的规则制度势必会让这项世界级的乐音赛事永葆活力。

    不好的声音多半都是出现在当届比赛中,因为每出现一次状况就意味着会有当届选手被牵连进去。

    赛后官方总是不能就某些情况给出一个让人都觉得合理的解释。

    但又没有哪一届的冠军真的不能服众。

    有人私下里觉得操蛋极了,他喜欢的选手因为规则止步在前几轮,但最后的冠军获得者又让他说不出什么。

    这也是肖邦大赛。

    ...

    火热的比赛如期进行到了第三轮。

    比赛进入了第三轮,实际上已经走过大半。

    300人到160人。

    160人到77人。

    77人到40人。

    40人到21人。

    21人到x?

    第三轮的角逐是他们最后的机会,距离冲击决赛大门,他们只剩一步之遥。

    不论怀揣着怎样的目的来到这个赛场,他们都需要在这一轮毫无保留的展示自己了。

    即便顶着无比巨大的压力。

    来自巴西的23号选手小萝莉在二轮结束后的记者采访中,面对记者——‘你有想过为自己的祖国带回第一座奖杯吗?’。

    她说:“我从没把参赛目标设定为赢得某一奖项,我把它当作艺术成长的一种方式。”

    而同样的问题,来自爱尔兰的47号选手则表示:“这是我的心愿。”

    在采访中我们可以看到选手们各式各样的态度。

    来自瑞典的52号选手告诉记者:“我希望通过比赛获得被优秀经纪人看到的机会,我希望自己在30岁之前能尽可能的参加各种比赛。”

    如果深入了解这位瑞典选手,我们可以看到他的个人履历里已经存下了不少大赛的优异名次。

    或许他还没有找到一个合适自己的经纪人,所以他还在继续参加比赛。

    的确,音乐比赛为演奏者们铺设了一条通往职业演奏家的道路。

    选手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比赛来总结未来的职业规划,这也是圈内的普遍现象。

    荷兰选手贝斯卡甚至直言自己已经和一家荷兰的唱片公司签订了协议,协议中他只要能把自己的名字挂到第三轮的榜单里,唱片公司就会为他录制发行一张cd并为他安排五场个人独奏音乐会。

    比起那些自带光环的选手,贝斯卡是现代普遍青年钢琴家们的缩影,他们没有太多舞台向别人展示自己在大学拿到的演奏家文凭。

    他们的口袋里页不富裕,需要在大赛赛场上获得好的名次和成绩来向周围证明自己所具备的艺术价值。

    至于艺术价值如何转化为商业价值恐怕他们连算数都算不清楚。

    为了走到今天这一步,他们前半生大多数是时间都坐在了钢琴前。

    钢琴的88键组合或许暗含了一些精妙的数字关系,但肖邦和巴赫从来没有在乐谱里教人如何挣钱。

    当然。

    也有不少选手带着更加纯粹的艺术目的。

    他们面对镜头所说的赞语也不并非冠冕堂皇。

    不论如何比赛都要继续。

    ...

    10月14日的第三轮比赛日上,按照之前抽签的比赛顺序,小萝莉率先打响了第三轮比赛的第一炮。

    整个55分钟的演奏时间里,她-->>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