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www.kushuxs.net
    新的一周到来,组会。

    吴菲菲和段云各自把实验进度向前推进了一些,当然同样是“一些”,还是有区别的。

    前者是核心数据已经拿到,正在补充其他表征,可以开始动笔写文章,虽然大概率是篇二区,但也是SCI,而后者真的就是字面意义上的推进了一些……

    田晴讲了讲她的工作计划,她这周准备到张疆实验室合成第一批钙钛矿量子点。

    孙沃做了文献汇报,看得出有些紧张,磕磕巴巴的,不过众人都表现的非常包容,毕竟谁都是从演讲新手慢慢锻炼过来的,没有人天生下来就是演讲天才,能够舌战群儒。

    魏兴思也表现的非常和蔼可亲,鼓励了孙沃几句。

    许秋想到了当初他初入课题组时,魏老师似乎对他就是这个样子的。

    然后,陈婉清带着PPT汇报:“这两周,我合成了一种名为C1的A-D-A类型非富勒烯受体,目前已经拿到80毫克产物,产物呈紫黑色固体粉末,点板结果表明纯度不错。

    材料的核磁、元素分析等基础表征还没来得及做,这周打算送样测试,目前只测试了UV-vis光吸收光谱,得到材料的光吸收范围大致在500-700纳米。”

    “器件还没来的及做吧,”魏兴思顿了顿,可了一句,“你估计光电性能怎么样?”

    这才是他最关注的可题,科研工作大部分时候都是结果导向的,如果花费大量精力,最后材料的性能差的一塌糊涂,那几乎没有任何意义。

    努力却没有收获,这在科研工作中是常态。

    “不清楚,”陈婉清摇了摇头,看到魏老师一直盯着她看,试探着说道:“估计1%-2%?”

    “嗯,今天做批器件看看吧。”魏兴思淡淡道,似乎有些失望。

    许秋就坐在旁边,他很想插一句嘴,“学姐,你太乐观了”,不过看着目前的气氛,还是忍住了。

    他突然想起了学姐曾经就有这么一段时光,器件效率永远低于1%,实验花样失败,这是又要重蹈覆辙了吗?

    哎,还是找机会帮帮她吧。

    接下来,许秋汇报了他和韩嘉莹这两周来的成果,以及本周的实验计划。

    “这周开始,打算合成两种3D-PDI分子,第一种是PDI3-B系列,另一种是PDI3-B3T、PDI4-B4T系列……”

    这两个系列,是许秋在之前列出的十数种可行方案中,按照优先级排序,挑选出的前两名。

    当然,这只是他主观的排序,排序依据也比较粗糙,比如分子结构是否顺眼就占据很大的排序权重。

    因此排序靠前也不一定器件性能就一定好。

    其中的PDI3-B系列,许秋打算亲自负责。

    它可以称之为结构最简单的3D-PDI分子之一,分子结构是中间一个苯环,然后外接三个PDI分子。

    至于为何不用噻吩环,因为苯环是六元环,很容易形成对称结构,而噻吩环是五元环,一般在引入的过程中要依附于苯环,不然分子如果是非对称性的话,合成的难度将极大的提升。

    该系列分子结构简单,意味着对应合成反应相对容易进行,而且后续的操作空间大,

    许秋并不指望一发入魂,先把基础打好,日后还可以继续改进,就像当初的PCE11就是从PBT4T一步步的优化得来的。

    况且,如今的他也不是昔日可比的科研小白,科研经验丰富了不少,改进计划早已经在他脑海中产生了雏形。

    另外的PDI3-B3T、PDI4-B4T系列,其实就是之前学妹提出的想法,中央一个苯环,外接三、四个噻吩环,再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