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慢慢的积攒,就像徐正宏那篇《自然·材料》也是一样,前期垫了很多ADA的工作,最终的IDTBR一出,顺利登上《自然·材料》。

    许秋能看到的类似的道路,便是手中发表若干个11%、12%的非富勒烯体系,引领有机光伏领域的研究方向,这个时候发表一些对这个领域的展望,去投稿一篇《自然·材料》或者《自然》新出的大子刊《自然·能源》,文章过稿的几率就会大大增加。

    科研圈发表文章“同行评审”的制度,想要发表顶刊,要么工作非常NB,无可挑剔,要么就是积攒蓄势,达到一定的影响力,大佬们能在CNS上灌水,本质上还是依靠他们的影响力。

    不过,虽然大佬们有特权,也有一些黑幕、暗箱操作之类的现象存在,但总体来说还是相对公平的,只要你行,你也能上。

    而且,大佬也不会无脑灌水,影响力这种东西用一些就少一些,要是迟迟没有新的成果作为补充,就算是大佬,同样也会跌落神坛。

    周日,许秋收到了“朔华导电玻璃”寄来的500片新ITO基片。

    之前魏老师从漂亮国进口的ITO基片是用泡沫盒子装的,一盒100片,每个基片都占用一个专有的存放槽,且已经裁剪完成,分开放置。

    而国内买的是一大片一大片的导电玻璃,每一大片大概边长10厘米,厚度大约3毫米,上面以4*4的形式分为16小片。

    每一小片的规格是1平方英寸,即边长2.54厘米,上面蚀刻有许秋之前设计好的“地球仪”图案,小片之间边缘处有类似于玻璃刀处理过的划痕,需要自己动手掰开,才能使用。

    小片上有ITO图案的那一面,有一层塑料薄膜保护,在使用前需要撕掉塑料膜。

    大片之间就直接叠在了一起,一共32大片,也就是512小片,看来因为数量不整,对方多送了几片。

    许秋带上手套,“bang”、“bang”、“bang”的掰了两大片,一共32小片出来,不是很难掰,稍微用力就能够分开。

    他随手拿起一片,撕掉上面的薄膜保护层,ITO薄膜电极反射出淡紫色的光芒。

    有了这批ITO基片,加上周五到货的掩膜版,材料已经备齐,许秋准备尝试制备一批新图案的器件。

    许秋看了眼吴菲菲,在整理她的文章,没有做器件的意愿,他便带着莫文琳进入实验室。

    韩嘉莹见状,也跟了过去。

    许秋和韩嘉莹眼神交流了一番:“***?”、“***!”

    随后,他向莫文琳吩咐道:“今天用这种新基片,做20片器件出来,条件和之前的那几批一样。”

    莫文琳看了看许秋,又看了看跟在他身后叉着腰的韩嘉莹,点点头道:“好的。”

    “你去教莫文琳做器件吧,我去换掩膜版。”许秋随意说道。

    韩嘉莹歪头考虑了一会儿,说道:“好~”

    许秋将掩膜版、遮挡板等传入旁边蒸镀手套箱,随后进入手套箱,打开蒸镀舱。

    蒸镀仪器的掩膜版被固定在样品台下方,拆卸起来还是比较麻烦的。

    第一步,需要将整个样品台卸下来。

    许秋观察了一番,发现样品台依靠三个螺母被固定在蒸镀舱的最上方。

    他先将样品台上的样品支架取下,减轻样品台的重量,随后找了找手套箱中的工具篓,但是并没有找到扳手之类的大型工具,便打算直接用手把三个螺丝给拧下来。

    上手之后,他发现这个样品台安装好之后一直没有更换过掩膜版,螺丝非常的紧。

    许秋只能大力出奇迹,口中发出“嗯——”、“嗯——”的怪叫声用来蓄力,-->>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