败了,原因是因为氟代反应没有把氟原子上上去,之后打算重新尝试,另外一个PBDB-TS成功了,合成路线……

    器件测试结果表明,PBDB-T的性能和H22相当,PBDB-TS和H43相当,其中,PBDB-TS:IT-4F体系的效率也到了11.92%。”

    目前来看,几种ITIC的衍生物中,IT-4F的表现最好,和几种给体材料结合,均表现出不错的器件性能。

    邬胜男的汇报比较中规中矩,她的FN-4F的体系表征数据基本补齐,开始准备整理文章,实验方面算是闲了下来。

    组里的博后怎么能闲下来呢,就算许秋肯,魏兴思也不依,毕竟是花了钱的,具体的金额许秋也不清楚,不过市场价差不多一个月要两万。

    于是,许秋便给她安排了合成任务,也就是基于ITIC的进一步优化,之前一共有三条路径。

    其中一条是调控主链D单元的结构,这种方法合成起来相对比较麻烦,或许是效率往上进一步突破的关键,但现阶段比较靠脸,很难提前预知结构的改变对性能的影响,贸然做出一些新结构的话,器件性能大概率不升反降,因此暂时搁置。

    另外两条路径,分别是:

    ITIC的侧链调控,许秋给出了三种目标结构,将侧链苯环换为噻吩环的ITIC-Th,将侧链苯环换为烷基侧链的IDIC,以及将对位己基苯基侧链改为间位己基苯基的侧链,m-ITIC。

    对ICIN受体单元的调控,之前已经尝试了双氟、双氯和双甲基,现在尝试单氟、单氯和单甲基,目标结构为IT-2F、IT-2Cl和IT-M。

    许秋估算了一下,距离八月份放假还有近一个月的时间,邬胜男负责的这六种材料,差不多刚刚好合成出来,同时也不影响她手里的文章写好。

    最后,莫文琳汇报了三个三元体系的一些基础的表征,在汇报过程中,她偶尔想到马上到来的三篇文章,会不自禁的含蓄一笑。

    因为莫文琳有硕士的研究经历,很多常用的表征设备都会用,所以她实操上手学起来也非常快,来组里三周的时间,基本上已经掌握了器件制备、测试、表征的一系列流程,成为了一个熟练工。

    许秋很是满意,新来的两根韭菜苗,长势喜人啊。

    有机光伏领域捷报连连,魏兴思心情也是大好,他大手一挥,说道:

    “今年我们组的暑假延长三天,我带你们出去玩三天。”

    PS:最近身体状态不太行,码6千字都勉勉强强的,下周找机会爆发吧。

    PS2:这周推荐票破3000了,我看到有几个70、80推荐票的……那就加更3000,月票目前1100+,共计欠更3W7,已还2W8,还差9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