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不过,对于这篇工作的定位,到底投什么期刊,许秋还真有些纠结。

    因为在学术圈,AM之类的顶刊和《自然》大子刊、CNS级别的顶刊,中间跨度非常大,而且基本上没有什么过渡期刊。

    眼下的这个工作,能不能够的上《自然》大子刊还真说不好,可能五五开吧,看分到的编辑以及编辑选的审稿人。

    毕竟魏兴思在《自然》大子刊这种级别的期刊面前就是个萌新,他虽然通过PY混过几篇《自然》大子刊,但都是夹在四五六七作者之中,没什么存在感。

    而投这种级别的顶刊,要是通讯作者没点光环,还真的有点虚。

    要是投了《自然·材料》、《自然·光学》,到时候审稿意见回来,直接把你转到NC了,那就有些尴尬了。

    虽然NC也不差,毕竟能上NC的稿件,有较大的一部分是投《自然》或《自然》大子刊被打下来的,只要不是乱投稿,敢投CNS、《自然》大子刊的工作,多少都是有点东西的,这也是部分学者认为NC要比AM、JACS档次稍微高那么一丢丢的原因。

    但这样一个突破性的工作要是到了NC上,许秋终究有些不甘心。

    要是器件性能能够突破到14%以上,那就比较稳了。

    可惜的是,现在模拟实验室中得到的结果,已经越来越接近最优条件了,基本上测出来是多少,现实中也就是多少,想要再提升0.5%还是有些难。

    许秋估摸着,眼前J2:IDIC-4F体系,大概率已经接近基于ITIC衍生物的单结二元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性能的天花板。

    想要效率向上突破,要么在现有ADA非富勒烯体系上做出重大改变,要么做双结叠层电池器件。

    不过,这又是另外的两个故事了,和现在这个工作无关。

    最终,许秋思来想去,决定瞄准和《自然·材料》、《自然·光学》同级别的新刊。

    新刊嘛,就意味着机会比较多,毕竟缺稿件嘛,对稿件的质量要求就不会卡的太严格。

    许秋大致有两个目标,一个是《自然》最新的大子刊《自然·能源》,另外一个是《细胞》出版社的新刊《焦耳》,两个期刊都是对标能源类目的新刊,和他做的领域高度相关。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焦耳》期刊。

    焦耳这个人,基本学过中学物理的都知道,虽然他在名气可能比不上牛顿、爱因斯坦,但无疑也是科学界处于第一梯队的人。

    他是大不列颠的物理学家,在1841年发现电能和热能的转化关系,后来被称为“焦耳定律”,即电流通过导体所产生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与通电时间成正比。

    后来,“焦耳”也被划定为能量和做功的国际单位,1焦耳能量相等于1牛顿力的作用点在力的方向上移动1米距离所做的功。

    《细胞》出版社给新刊起《焦耳》这个名字,显然是图谋不小,有可能打算和《自然》、《科学》扳扳手腕的,当然基本上是扳不过的,毕竟CNS的年限摆在那里,名声早就积累了起来,就连国内很多普通百姓都知道这两个期刊的名字。

    但不管怎么说,在《细胞》出版社的强势推动下,《焦耳》的影响力还是能够比得上《自然》大子刊的。

    在确定了基本规划后,许秋自言自语的感慨道:

    “我这边J2和IDIC-4F都合成出来了,现实中还刚刚停留在J1、IDIC的阶段,看来等收假后,又要赶进度了。”

    “而且,开学后的事情,还蛮多的,既要做J2:IDIC-4F体系,又要开始摸索半透明、叠层器件,还要忙着江弯实验室装修,以及日后的实验室搬迁,前几-->>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