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佛了,副教授申请的成功率只会更低。

    另外,普通的面上项目是不需要上会答辩的,因此比较考验申请者写本子的能力以及人脉。

    “学术成果考评”需要申请人在职五年内的学术成果满足六种情况之一即可:

    第一种,以一作或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或者EI文章(简称SCI/EI)4篇;或者SCI/EI2篇,并获得授权三年以上且至今仍处于授权保护状态的国家发明专利(简称国内发明专利)2项;或者SCI/EI3篇,国内发明专利1项。

    如果不考虑专利的情况,许秋觉得这简直是送分题,四篇SCI/EI,不限分区,也就是说到SCI四区上灌水都可以。

    这个条件放在魔都综合大学,还不如博士生毕业的要求。

    这边博士生毕业的要求就是两篇SCI二区,理论上发两篇SCI二区还是比发四篇SCI要难一些的。

    关键它这里副教授转正是看五年的成果,而博士生只看三年的成果。

    第二种,一作或通讯作者,在本学科一流学术刊物上(SCI一区或二区期刊),发表2篇文章;或者1篇一流文章加上2项国内发明专利。

    这个和博士生的毕业条件几乎是一模一样,同样是送分题。

    第三种,一作或通讯作者,发表两篇SCI/EI,并作为第一作者编著出版高水平学术专著1部以上。

    编著学术专著的活儿还是比较辛苦的。

    之前材料系有邀请魏兴思编著关于半导体的教材,最后被他拒绝了。

    后来,吴菲菲表示:“拒绝的好,不拒绝的话,这活儿最后就分给我们啦,保守估计要忙一个月以上时间。”

    第四种,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前五位)、二等奖(前四位)……

    第五种,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特等奖(前五位)、一等奖(前四位)……

    第六种,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具有产生显著经济效益前进的国际发明专利1项,或者国内发明专利3项;或作为第一完成人获得产生显著经济效益且单项到校转让费30万元的国家发明专利。

    后面的第四、五、六种情况和大多数副教授的关系不大,应该是为了那些有实际应用价值的领域专门设定的情况。

    这些条件综合来看,五年副教授是准入门槛,主持国家级基金项目是初步筛选,学术成果的要求反而宽松了不少。

    不过,许秋估摸着,要是一个副教授真的五年拿着四篇SCI四区过来评教授,又没有其他特殊之处的话,基本上也不用评了,谁都PK不过。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许秋看了看金登平的学术成果和代表作。

    金登平的代表作有三篇,全部都打印了论文第一页,和申请材料放在了一起。

    三篇文章中,金登平全部是通讯作者,其中有两篇是ACSAMI,一篇是JMCA。

    学术成果一栏中,金登平特意注明了ACSAMI和JMCA都是一区文章,并标出了影响因子,一个是8点多,一个是9点多。

    另外还有十一篇文章,影响因子从1到5不等,分区都是SCI二、三、四区的,金登平也均为通讯作者。

    加起来,金登平课题组五年一共发了十四篇文章,虽然期刊的档次差了些,但工作量还是有的。

    学术成果检查完毕,许秋心里已经大致有了数,继续查看其它方面。

    教学情况,金登平每年给本科生上一门课,给研究生上一门课。

    他还特别列出了学生对他的教学评估结果,是98分(百分制)。

    说起教学评估,魔都综合大学也有教学评估-->>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