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高档次文章的时候,就会被拎出来画图、改图。

    把徐正宏课题组的《焦耳》文章看完一遍后,许秋整体上觉得还行,不过总觉得还是稍稍的差了那么一点意思。

    许秋认为他们这个工作如果是发AM、EES、JACS、NC这个级别的期刊属于正常,发《焦耳》的话,有些许的勉强,毕竟12%的效率在现阶段的并没有太大的竞争力,而且他在这篇文章中也没有看到太多新的东西出来。

    如果自己是审稿人的话,多半会给出拒稿的意见。

    不过,现在人家文章都已经发表了,许秋也不好多说什么。

    毕竟影响一篇文章最终会发表在什么期刊上的因素有很多,文章本身的质量只是一方面的因素,对于大多数文章来说,这方面的因素占比可能还不到五成。

    许秋也大致分析了一番徐正宏这篇《焦耳》文章能够发表的原因:

    可能是单纯的运气好,遇到的审稿人都比较NICE;

    或者是大组光环,大佬的名字在通讯作者的位置一挂,何人敢拒我的稿;

    也可能是因为《焦耳》期刊在收稿方面,比较侧重于有机光伏领域,对有机光伏领域的文章质量要求偏低一些,类似的比如NC,对于偏向理论研究方面的工作要比纯材料方面的工作更欢迎一些;

    抑或者《焦耳》是新刊,比较缺稿件,刚好邀请了徐正宏给他们期刊投稿,就像之前邀请了魏兴思写综述一样;

    还有可能是《焦耳》喜欢一些有噱头、花里胡哨的东西,比如徐正宏这里用到了“经典给体P3HT”、“多种稳定性测试”等概念,还把文章配图弄得很精致。

    想到这里,许秋突然灵机一动,不管是什么原因,自己之前交给学姐的那个“全溶液、多彩、半透明器件”的工作,就是噱头满满,如果再让田晴帮忙制作一些好看的的图片,或许也可以尝试冲击一波《焦耳》。

    现在《焦耳》的影响因子马上都要奔着30去了,只要文章能中,大概率是不会亏的。

    而且,魏兴思课题组其实也有“大组光环”,之前那篇《焦耳》综述就是主编亲自邀稿的,只要这次投过去的稿件质量不要太拉胯,基本上文章送审是没什么问题的。

    这也算是学术圈里默认的人情往来。

    你邀请我投稿,我响应你的号召给你投稿了,那么之后再次投稿的时候,总得给点方便吧。

    类似的情况也包括平常帮期刊进行“无偿”审稿,看似无偿,其实也是有偿的。

    当你为某个期刊审了很多稿件,之后你的文章投稿这个期刊,只要不是那种会让人“一眼拒”的文章,编辑多半会给你一个送审的机会,而不会直接秒拒。

    要知道很多人投稿都是倒在了第一步,也即投稿后直接被编辑拒稿,很多期刊的编辑直接拒稿概率高达三成,甚至五成以上。

    当然,一般的人情也就止步与此了,文章送审后同行会不会把你喷成筛子,那就看你工作的质量如何了。

    除了徐正宏的《焦耳》外,龚远江也发表了一篇ACSEL。

    龚远江课题组这次做的还是小分子给体材料的设计、合成,并将之与非富勒烯受体相结合,实现光伏应用。

    他们开发了一种带有金属锌离子配位的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名为Z7。

    不得不说,这种Z7材料还蛮有意思的。

    一方面,它的分子结构比较独特,在有机光伏领域中,分子结构中带有配位键的不说是罕见,但也并不常见。

    另一方面,有机光伏材料的光吸收光谱在一般情况下,都是呈现一个“凸”字的形状,也就是一个峰。

    而龚远江他们的这个Z7分子的光-->>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