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想法是,居然也会玩手办。

    现在,博后学姐来江弯的频次比较高,即使不做合成实验的时候也喜欢往江弯跑,对外声称是邯丹那边空间不够。

    不过许秋估摸着她是在躲魏兴思,毕竟在老板眼皮子底下,很容易被抓到,然后派去处理一些乱七八糟的事情,还是江弯这边足够清静。

    另外的几张桌子都比较空旷,应该是两位偶尔过来的本科生会用到,说起来,今天上午组会时殷后浪和徐心洁都在,下午就全都跑没影儿了。

    许秋选了一张靠着韩嘉莹的桌子坐下,开始和学妹讨论,进行实验前的准备工作。

    他打算先和学妹一起开发PTQ系列给体材料,等学妹熟练后把这个体系交给学妹。

    而Y系列受体材料,许秋打算之后自己亲自负责,主要也是因为Y3是今天新出来的,还没有购买相应的原材料,而PTQ材料合成的方案很早就已经有了,所以原材料已经买好,可以直接投反应进行合成。

    完成了准备工作后,许秋和韩嘉莹拿好写有具体投料量的“小抄”,前往五楼实验室。

    今天的目标产物是PTQ1材料中的A单元,主要原材料只有只有一种,是六取代的苯,取代基分别为两个氟原子,两个溴原子,以及两个氨基,取代基的位置分别在(4,5)、(3,6)和(1,2)位置上。

    名称大致是:3,6-二溴-4,5-二氟苯-1,2-二胺。

    分子结构看起来挺复杂的,就像插秧一样把苯环上的六个氢原子全部取代,六个反应位点全部被占据。

    其中,氟原子是为了提升最终材料的性能,溴原子用来发生之后的Stille偶合反应,氨基用来形成1,4-杂氮苯,在原先苯环的基础上通过稠环的方式再接一个六元杂环,用来引入侧链,提高材料的溶解性,调控材料的分子堆砌结构。

    尽管这种材料看起来很复杂,却有商业化的资源,可以直接买的到,许秋也就不用劳心费力的自己进行合成。

    这就是科研圈的传承,每一种新材料的合成意义都很重大,一些化学领域先行者做出来成果,在当时可能没什么用处,但保不齐什么时候就用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