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当年算作八岁。

    也就是说,哪怕是这一年的最后一天出生的,他在今年就六岁了,所以他就是按照六岁来报名的。

    当然,对于那些出生较晚的学生来说,这是相对不公平的。

    大一些倒是无所谓,可五岁可六岁,差别还是有的。

    不过好在有三次机会,加上每次考试的时间又是定在秋末,而在考试前,县学会抽出一个月的时间对其进行辅导,然后择优录取。

    这一个月也不是白辅导的,一人需要交纳一钱的辅导费用。

    至于这个年纪的孩子能学到啥,学没学到不重要,反正考试又不会超纲。

    教了啥就考啥,看的是你记住了多少。

    在这个制度模式下,年纪小的基本就是陪太子读书的那种,提前走个过场,熟悉一下流程,为来年做准备。

    不过现在大家都在观望,虽然有兴趣的人很多,但现在谁也没有见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百姓对于知识的渴望度。

    咋说呢!

    现实要比想象的更残酷。

    想象中百姓应该是欢天喜地的样子,一个个急躁躁的想要将孩子送去县学。

    然而现实是,若是不能确定将来真的能通过这条渠道成为官员,那我每年投入那么多送他去读书干个球啊?

    在家种地他不香嘛?

    所以,大佬们自然知道这是将来的趋势,挡不住的那种。

    但民间普遍都在观望,想看一看这条路到底能不能行的通。

    在这个局面下,吏部那边也是加班加点的用了五天的时间,对一百多位考生的试卷进行了不下于五遍的交叉审核,最终又请了三省的长官前来阅卷,共同商议,这才赶在这次内阁会议之前拿出了最终的结果。

    “科举的成绩如何?”王不饿也知道今天会出最终的成绩,而关于这件事情,他也没让人去打听。

    看着王不饿,曹参的脸上充满了纠结。

    早就劝了,可就是不听,现在可咋弄啊……

    “陛下,臣等经过多重考虑,数次商议,最终决定建议陛下,对于此次科举考试,不录一人!”曹参深吸了口气,说出了最终的决定。

    兴师动众的搞了这么大的场面,结果一个人也没录取。

    基本上已经判定了,明年的县学招生,肯定又是一片惨淡收场。

    “这批学生这么差劲儿的吗?”王不饿微微皱着眉头。

    “陛下,毕竟他们才上了三年,按理说这还差了两年呢,有所不如意,也纯属意料之中的事情。”曹参忍不住的劝说道。

    “难道考题的难度超出了他们这三年的所学?”王不饿看了眼众人。

    他最讨厌的就是找借口,就算是找借口,也找个好点的借口啊。

    他当然知道提前开启科举,对于这些还没有走完流程的学生来说会有些不公平。

    但王不饿这次的心理底线是,至少也要录取三个人撑一下门面的,其他的就算是让他们提前体验了一下这个程序,等到两年后再来一次。

    所以出题之前王不饿就告诉了曹参,参考一下学生们的实际水平去出题,毕竟特事特办嘛。

    然而王不饿压根没有想到的是,根本轮不到自己头疼招谁不招谁,吏部那边就给自己决定了。

    “依朕看啊,就是这些学生觉得祖辈都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去书院学习不过只是走个过场罢了,真到了时候,朕是不会不给他们祖辈这个面子的,毕竟他们的祖辈可是给了朕面子的。”王不饿冷呵呵的说道。

    他有理由这么怀疑,因为之前,他压根看不到这些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