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要蹚这趟浑水?

    其他人一听,叹气的叹气,傻眼的傻眼,不爽的不爽,总之都不赞成他的做法。

    “这么多年来……何瘸子,你当年没收入,靠父母和亲戚的接济吃饭,现在呢?换了三个老婆了吧,你年纪上去了,老婆却越换越年轻,大女儿十三了,听说这个小媳妇儿又怀上了,这说明什么,伙食好,生活好,身体也好,是吧?”

    “肖航哥,当年肖伯伯申请加入双乌集团,你持反对意见,最后是我拍板定调,这些年来,东风家居是不是成了全国一流家具商?在下沉市场方面做到了极致,一二线城市宜家最大,三四五线东风称王,好好想想,当年没有我给肖伯伯扛去一张席梦思,今天的东风家居或许还是陈家村村头的小作坊。”

    “表哥,你我就不说了,对照一下陈洪,应该明白什么叫比上不足比下有余。”

    “常叔,当年我让你转行搞印染,你采纳了我的意见,这才有了日后收购濒临破产的地毯厂搞鞋帽出口的事,也算是帮你报了在地毯厂被排挤,做了整整十年副厂长的仇。”

    “李金泽,以前叫你杀猪老的人现在还敢这么叫你吗?”

    “……”

    大家全哑巴了,所有的情绪都被他的问话噎了回去。

    “都不说话?那我继续。”林跃说道:“上面那些话说得不好听,我知道,因为是我讲的,你们才往心里装,要是换了其他人,早掀桌子了对吗?毕竟放在各自管的那一摊里,手下的人和指着你们挣钱的人,哪个不是毕恭毕敬,好酒好烟好菜伺候着。我今天说这么多,只想表达一个意思,人呢,要学会知足,不能忘本。跟了我这么多年,你们每个人都赚了不少钱,可你要把‘没人会跟钱过不去’这句话当成金科玉律,人生信条,那就真得成了金钱的奴隶了,现在来自海外的订单大幅减少,我们还能不受影响,可是那些产品单一,资金链脆弱,抗风险能力差的小企业怎么办?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话说得轻巧,但是这八个字后面是多少人失业?又有多少家庭陷入困顿?义乌靠什么成长为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的?不就是靠着物美价廉的小商品起来的吗?而这些小商品是怎么来的?就是那些经不起太大风浪的小企业堆起来的,一旦他们完了,义乌作为全球小商品集散地的地位也会及及可危,在这个重要时刻,双乌集团不站出来跟他们一起扛,还有谁陪他们熬过这个寒冷而漫长的冬天?”

    话很长,但是表达的内容很清楚,那就是这些遇到困难的小企业他救定了。

    “可是……”

    李铭还是觉得这样做有点太极端。

    用双乌集团的钱补贴那些小企业可以,但是以这种不计代价的方式,实在是有些不智。

    本来出口国外的产品是有退税的,再加上双乌集团的补贴,一批小企业已经挺了半年左右,可是天知道贸易冲突会持续到什么时候,双乌集团再有钱,也架不住这种程度的失血啊,万一救活它们,双乌集团倒了,那不也是市场的重大损失吗?更甚至,那些小企业没挺过去,双乌集团也被拖垮,那不是更悲催?

    李金泽摇摇头,制止李铭继续讲下去。

    因为他比表弟更懂林跃的意思,那就是这些年大家都赚得盆满钵满了,是时候收手了,那些小企业,林跃是一定要救的,哪怕搭上双乌集团也在所不惜。

    从以前成立诚信基金,给受假货泛滥冲击濒临倒闭的商铺批无息贷款,到拿集团的钱补贴义乌的出口企业,平心而论,比较资助大学生,建希望小学,给灾区捐款一类慈善,口碑基本等于无,因为普通人根本不会同情那些小商户和小企业主,甚至会被人非议,说林老板就是想出风头,把自己当成救世主了。

    这家伙就爱干吃力不讨好的事!

    林跃说道:“既然大家都没异议,那就按照我说的去做吧,记住,一定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