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这样做,因为在我看来,他不去这样做倒让我觉得意外。”

    “可我觉得,他是为了满足自己的冒险欲望。”安念蓉平静地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个人喜欢冒险,喜欢挑战新的事物,这才是他的动力。”

    许成龙的眼睛里忽然闪过一丝锋利。

    “你是从哪里得到的这些观点?”

    “我知道他在基地里和部下发生过争执。”安念蓉没有躲避许成龙的目光。“事情就是部下质疑他在指挥过程中下达过于冒险的命令而引发的,而且,我很认同部下对他的看法。”

    许成龙的嘴角掠过一个微笑。“你也监视了128的基地?”

    “艾买提的死要有人负责,尽管我现在没有精力放在这件事上,但这是早晚的事情。”安念蓉低头看着自己手里的茶杯,但声音是冷冷的。“这件事没完。”

    这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她不会放过一个敌人,而且善于隐藏自己的想法,当敌人错以为自己安全了的时候,她才会给出致命一击。

    许成龙欣慰地看着安念蓉。“那么,现在你有时间跟江南吃饭了?去给他打个电话,不管怎么说,再亲近的关系在礼节上也要过得去。”

    安念蓉走出办公室的时候,忽然回头问许成龙:“罗门现在在哪里?我打他的电话总是处于关机状态。”

    “我只能说,他肯定不在北京。”许成龙漫不经心地笑了笑。“你应该找得到他,再用心一点。”

    不为人察觉地笑了笑,安念蓉离开了副总长的办公室,她敢肯定,当副总长这样说的时候,他肯定也跟安念蓉一样找不到罗门的下落。

    罗门不知道有人对他的下落感兴趣,他现在正坐在车里监视着一个叫做丘玉堂的人。

    上海正成为亚洲除了香港之外另一个情报贩子的聚集地。这里的情报贩子并非是简单意义上的间谍,他们多是私人公司,没有政府背景,而且比起真正的间谍来说,他们更注重的是商业情报的搜集。他们拥有鲨鱼一样的嗅觉,哪里有新兴的技术信息他们就冲向哪里。甚至就在十年前,情报贩子们还不屑于对中国一顾,可现在中国正是一块刚刚被开发的肥沃土壤,种种高新技术都已经得到长足的发展,稍微有点见识的人都能够意识到,在中国搞情报同样是种有利可图的生意。

    这种情报贩子一般不会牵涉到军政机密的案子里去,但不管在哪一行,都有行走在灰色边缘的人物存在。丘玉堂就是其中的一个,他的公开身份是泰德技术研究所的驻华代表,这个研究所的主要业务是研究测量分析仪器,后被摩根国际财团收购,而这个叫做丘玉堂的台湾人就是来自这个财团。

    泰德技术参与多是对大陆公司的恶性收购案,在这些案件中,无一例外都是因为核心技术机密被窃取而在商场上遭致惨败,其中就包括某著名国产电器公司。因为很多情况下都无法对这些情报贩子提出诉讼,所以情报贩子就像是寄生虫,到处都能够见到他们的踪迹。

    近年来,丘玉堂特开始贩卖一些敏感的军政机密,尽管保密级数和数量都不高,但这种改变已经引起了官方的注意,只是因为丘玉堂本人没有明显的情报来源和渠道,危害不大,所以他的威胁等级也被列为最低那一档。这是安念蓉提供的情报里得出的结论。但罗门注意到,丘玉堂的本行是测量分析仪器,对光学很有研究。他曾经为杜邦公司提供的一份利用激光对玉米和大豆进行选种的技术就是窃取自国内“光谷”某公司,致使这家公司失去了原本可以先于杜邦拿到的专利权,而这项技术正是出自研发某军用项目的研究所,以普通情报贩子的渠道,断然得不到这么敏感的资料,很显然,是有人在窃取军事机密的同时得到了这份用于民用的资料,不肯让它白白浪费,因而转手给了丘玉堂。

    这不是罗门比那些汇总情报的官员更高明,而是侧重的着眼点不同。>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