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陈汉生是个同情心很强的孩子,他恨不能变成一个孙悟空,去帮助陈早民找到自己的父母。

    因为这件事,陈早民变得情绪低落,常常一个人站在那里发愣。

    陈汉生虽然年纪还小,但却是个多愁善感的人,见陈早民在那里发愣,他的心情也非常不好,甚至也跟着陈早民发愣,弄得陈早民反要过来安慰陈汉生,说他只是心情不好,说他的事与陈汉生没有一点关系。为了说明这一点,陈早民有时还拉着陈汉生去打乒乓球。

    上了球桌,两个人的心情就慢慢地变了,并玩得很活跃,开心。

    可是,到了晚上,上床睡觉的时候,两个人就又心情不好。陈早民当然是因为寻不着自己的亲爹娘而伤心,也为自己的孤儿命运而伤心,而陈汉生却不是因为这个,而是因为想家,想家中的祖母和所有亲人而伤感。两个同病相怜的人,说着说着,就流起眼泪来了。

    这天早晨,陈汉生正和陈早民两个在床上说话时,突然有人敲门,接着进来了学校老师和一个干部模样的人,那人是孤儿院的领导,当初送陈早民到学校读书的就是他。但是现在,他说跟陈早民找到了一个进厂的机会,他要让陈早民进厂去当学徒,将来成为一名国家工人。

    陈早民舍不下陈汉生,便说,“我现在不想当学徒,我只想读书。”

    那个一直关心他的领导就说,“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我说不定哪天就会调走的,如果调走了,就没有机会帮你找工作了。找不到工作,你将来就有可能只能去农村生产了。”

    校长和在场的所有人就赶紧劝陈早民接受这个安排。

    陈早民就不得已地开始收拾东西,身不由已的孤儿命运,加上与陈汉生刚刚建立起来的感情,让他不由自主地掉下泪来。

    陈汉生看见他掉泪,也跟着掉泪。两个孩子的依依不舍,让当场的人都受到了感染。但是让陈早民有一个进厂当工人的机会,也是非常难得的。

    陈早民左想右想,想了半天,终于从行李中抽出一个照脸的小镜子,递给陈汉生,说,“汉生!我实在没有什么可以送给你,就送这个,留个纪念吧!你要想我了,就用这个镜子照一照自己,或许就能从镜子中看到我了。”

    陈汉生点着头,眼泪还在往下掉。

    陈早民一步三回头,与陈汉生分手告别。这个最后的分手镜头,一直留在陈汉生的头脑里,直到几十年后的某一天,陈汉生在一次照相中,意外地看到陈早民因为当年当了一名国家工人,后来不只是找了个媳妇成了家,还生有孩子,这才开始觉得陈早民当年的选择是对的,并觉得这世上好人就是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