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两种不同药性的药混在一起让病人吃下去,这可是非常危险的事情。

    李权佩服孙思邈胆大的同时,顺着这个思路,开始苦苦思索,真正有可能拥有中药药理医术的古代神医。

    对于历史上的名医,李权基本上都能数得出来。

    要说懂得药理知识的名医,几乎个个都懂。

    唐朝以前的那些神医,李权了解得比较少,在他的印象中,有一位宋代的兼职医生,似乎在药理方面有着极高的造诣。

    为什么说那人是兼职医生呢?

    因为此人是我国历史上最卓越的科学家之一。他精通天文、数学、物理学、化学、地质学,气象学、地理学、农学和医学。

    此人的学识之渊博,看看他精通的学科就知道有多牛了。

    要知道,在宋代的时候,教育远没有今天这么发达。

    想要学习知识,不但好的老师很难找,而且书籍也很难找。

    全靠自己摸索,那是扯淡。

    古代虽有穷文富武一说,其实那个时代的读书人求学,也是很烧钱的一件事情。

    一些有名的老师,你就算不进去,只在他的院子里听讲。

    也就是所谓的旁听生,进院门就需要五银。

    这个五银指的是五两银子。

    要是想要进那位名师授课的讲堂内,不但需要行拜师重礼,而且需要三金。

    这个三金有一个说法,叫做三金过高槛。

    在古代,门槛越高,代表名望越高,地位越高。

    求学的学子想要跨进学堂的门槛,需要准备三金,也就是三两金子。

    一两金等于十两银。

    那就是三十两银子。

    普通人家想要赚这么多钱,不吃不喝二十年以上。

    可见想要求学的拜师费有多贵。

    宋代的这位奇人,学了那么多门学科,拜师费绝对是一笔天文数字。

    买书、求学路上的花费,更是难以计数。

    此人名叫沈括,是宋代的一位传奇人物,也是一位超级学者。

    世人或许只知道他著作的《梦溪笔谈》,这本书里面就有他的一些中药方与大量中药药理知识。其实,他更早著作的《沈存中良方》一书,也是一部非常有名的医学著作。

    李权之所以一下就想到了沈括,是因为此人把法象药理与药性归经的理论,进行了深度剖析。

    正好那个时代,药理学达到了一个新的巅峰。

    这也成就了沈括。

    时事造英雄,其实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缺一不可。

    “等会中午吃饭的时候,我正好可以去图书室找找沈括的医书。争取在这一个月时间内,把中药药理类的神医技学到手。哪怕只学一门,也能从容把中医执业医师证考过去。以后再也不必受制于任何人。”

    李权也是一个果敢、有魄力的人。

    康自全在他面前拿着中医执业医师证当筹码,耀武扬威,直接把他的傲气给引爆了。

    求人不如求己。

    自己考一个。

    康自全被他赶走了,现场没有一位上级医师在场,这可不好办。

    “胡月儿,今天有血液病患者吗?”李权可道。

    “有一位!罗医师已经安排做检查去了。”

    胡月儿在李权没有到达中医门诊室之前,一直在负责给排队的病人编号、摸底排查。

    所以对所有的求诊病人情况基本上都有一个粗略了解。>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