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
    黄老先生打听着李权的姓名。

    可能也是出于谨慎。

    “我叫李权!”

    听得李权报完姓名,黄老先生微微点头。

    “这名字有些耳熟,三天后我再来找你复诊。那我就先告辞了。”

    老者站起身,青年男子赶忙扶住。

    “两位慢走。”

    李权起身相送。

    这位黄老先生很可能是个官。

    送走了两人后,红副主任仍是惊奇不已。

    “院长,我虽然听说过肝经通于目,却从没想到,肝、胆的问题,竟然真的可以引起眼睛方面的疾病。今天算是涨了见识。”

    她能当上副主任医师,行医经验最少也有十五年以上才对。

    居然还是第一次遇到肝、胆引起的眼病,不是她孤陋寡闻,而是医生这个行业,真的非常吃经验。

    另外也显示出西医的弊端。

    西医就是哪里生病治哪里。

    惠尔医院或许以前也遇到过类似的病例,要么是治不好,病人跑其它更厉害的医院治疗去了。要么就是钟志飞主任处理的。

    论医术,红副主任与钟志飞主任相比,肯定还有一些差距。

    ……

    李权回到视神经门诊,继续坐诊。

    辛乐医师的办事效率还是挺不错的,已经在原有的视神经门诊室旁边腾出一间房,当作第二个视神经门诊室。

    那三位视神经领域的住院医师已经安排到位。

    开始给前来求诊的病人诊病。

    三人同坐一间门诊室内,同时坐诊。

    原本上午的时候,李权考虑到人手不够,做出了限号。下午已经重新开放。

    这种让多位住院医师同时在一间房内坐诊的模式,也算是李权的一次大胆尝试。

    住院医师毕竟经验不足,诊治水平有限,群策群力,取长补短,相信他们的成长速度会更快。

    如果这种模式的效果不错,李权准备在整个医院的所有门诊科室推广。

    既可以节省门诊的房间,又能帮助住院医师们快速成长,可谓是两全其美。

    他回到视神经门诊室刚治疗完一位病人,第二位病人刚上手,手机又响了。

    “你好,请问是哪位?”

    李权发现这是一个陌生的手机号码。

    “院长,是我呀,眼外科的主任公良炮。”这人的声音有些沙哑,是天生的。

    “哦,原来是公良主任,有事吗?”李权问道。

    公良副主任与红副主任是唯一两位选择从金鹰眼科回到老东家继续工作的副主任。

    李权也没有亏待他们。

    两人现在都成为了各自科室的主任。

    算是进步了。

    “院长,我这里刚接诊了一位病人,眼睛红肿,怕光,不停的流眼泪。病人是位聋哑人,不识字,无法表达。我给他做了检查后,初步排除炎症。据他的家人讲述,他当时一个人在外面洗衣服,怀疑有可能是洗衣液溅到了眼睛内导致的。

    我拿捏不准,不敢胡乱用药,所以想请您过来会诊。

    您看现在方便吗?”

    公良炮副主任医师把病人的大致情况说了一遍。

    “行,我马上过来看看。”

    李权知道,眼外科接到的病人,有很大一部分属于急诊病人。

    内科以慢性病居多。

    外科以急病、眼睛外伤病人居多。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