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留她。

    朱贵妃铆足了劲要好好办几位皇子的婚事,又不敢来问她的意思,只好求到信阳那。

    信阳公主走后,林晏晏也借口要筹备明日施粥事宜先告退了。

    太后这才对晴柔说:“柔儿,哀家知道你心里是怎么想的,觉得哀家更疼晏晏一些,你不服气,觉得她不过是会奉承讨好,哀家在这宫里呆了大半辈子,什么样的人没见过,什么事儿没经历过,想要讨哀家欢心的人多了去了,绞尽脑汁花样百出,真正能入哀家的眼的又有几个?可她林晏晏就是对了哀家的脾气,这也是她的本事。”

    “柔儿,哀家年纪大了,你母亲也不能一辈子宠着你,将来的路还是要靠你自己走,你要收敛你的脾气,多结善缘,哪怕是你不喜欢的人,也不要做冤家,心胸宽阔些这样路才能越走越宽,明白吗?”

    晴柔委屈道:“柔儿明白的,柔儿也没对她怎么样,开养容堂不是为了跟她争高下,是余晚晚觉得做药膳有前景,柔儿也觉得挺有意思的,这才开了养容堂,至于余晚晚做的那些事,柔儿当真不知情,太后,您是知道的,柔儿虽然会使小性子,但柔儿自小听您的教诲,怎么可能做那样的事嘛!”

    太后默默地叹了口气,知道晴柔还是听不进她的话。

    这孩子,是吃的教训不够多,算了,随她吧!

    林晏晏出了慈宁宫,又去往御书房。

    既然来送腊八粥,自然不能少了皇上的份。

    到了御书房,御书房值事的公公说十殿下和几位大臣在里面议事。

    林晏晏便把腊八粥交给小公公,烦请他送进去。她就不去了。

    皇上今日召集大臣们商议的还是大范围接痘种的事,年后还要把痘种向全国推广。

    事情商议的差不多了,大臣们告退,萧潜被留了下来。

    “这是纪大人送来的密函,你看看。”

    萧潜上前接过密函,看过后,怒道:“一石粮食居然卖到三十两,这种行径简直比土匪还猖狂。”

    皇上收到这密函的时候,已经发过脾气了,发的比老十还凶。

    “两湖乃是富庶之地,每年却还是有那么多百姓死于饥荒,这不是天灾,是啊!朝廷年年赈灾,那些赈灾两可有一成能到百姓口中?孤心寒啊,恨不得杀了这些贪官和无良大户,可杀了有用吗?杀了一批还有一批,杀不完啊!从根子上就已经烂了。”

    “父皇,总不能任由他们这祸害百姓。”

    “是啊,孤也在头疼这个问题,灾还是得赈,但不能拨粮了事,你也想想,这几日必须拿个章程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