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可能做出反应。

    当然了,这么大动干戈,代价也是很大的。如果没有足够的动机,那些蒙古部族虽然和建虏是盟友,但也不会出这么大的力气。

    想到这里,祖大寿便立刻联想了起来,这很可能和之前蒙古各部族的使者来访盛京有关系!

    不过因为他没有参与朝堂之上,所能知道的消息,都是像这样打听来的,更进一步的细节也就不知道了。

    “这一次,东江军危险了啊!”祖大寿在心中如此想着,眉头便皱了起来。

    他知道,花了这么大的代价,那建虏那边肯定是有把握,能把东江军勾到岸上去的。

    要是有可能,他当然是想给东江军通知下的。

    但是,身为久经沙场的将领,他当然也知道,这种背景之下,建虏绝对会在东边花大力气屏蔽消息。要想往东边送消息,绝对会非常困难。

    如果把消息送去山海关那边的话,等山海关再通知东江军那边,估计东江军的尸体都烂完了。

    对此,祖大寿也是无奈,心有余而力不足,帮不上忙的。

    更不要说,他已经连续两次派出了心腹手下,去山海关那边报信。如今他的手下,已经没有可靠的人可以用了。

    这么想着,祖大寿的心情有点不好,也不想多待,便回府去了。

    盛京城内外,随着蒙古骑军的到来,也开始戒严起来了。并且,城中军队也有调动。

    总之,这一次的建虏,真得是大动干戈了。

    城外,还有蒙古骑军陆续到来,应该是离得远的部族,来得晚了一些。

    三天之后,就在清晨时分,忽然隆隆的马蹄声响起,并且逐渐地远去。

    祖大寿在自己府里都听得很清楚,他很明白,这是城外的蒙古骑军出发了。

    果然,随后盛京城的戒严解除。

    见此情况,祖大寿便又溜出去喝茶打听消息。

    不过这一次出去,他明显发现街上的情况有所不同。好像是建虏抽调了兵力,和蒙古骑军一起出动。因此,这盛京城内的防御,看似松懈了不少。

    茶馆内,有关眼前这局势的,自然也还是热门话题。

    “这一次,只要端掉了东江军,我们大清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对啊,先皇花了多少年的功夫,才把东江军给瓦解了。如今摄政王一战而定东江军,太厉害了!”

    “话可不能这么说,要没有先皇打下的底子,会有如今的大清?”

    “怎么就不能这么说了,摄政王睿亲王殿下的能力,那是有目共睹的。”

    “……”

    祖大寿听了一会,便觉得没意思了,又开始日常的争论,都是老调重弹了。

    不过他也听出来了,这次针对东江军的战事,应该是多尔衮主导的。

    回到府里,祖大寿开始静静地想着这事。

    朝廷比起以前要强大,这是毋庸置疑的。因此,东江军哪怕被建虏给消灭了,只要有水师,回头便能重建东江军,建虏的这个算盘,依旧是打不响的。最多也就一两年的时间,可以让建虏没有后顾之忧而已。

    可怜那些蒙古部族,依旧还是用老眼光在看朝廷,还和建虏走得这么近,真是脑子被马踢了。

    别的不说,光是朝廷官军现在已经按时发放军饷,就足以证明如今的朝廷官军非是吴下阿蒙了!

    之前的宁远战事,就是最好的例子。

    一想到这,祖大寿不由得眼睛一亮:对啊,朝廷不是在关宁军这个方向,还有两万左右的骑军么?

    如今那些蒙古部族的精锐都跑到朝鲜去打东江军,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