哑巴亏。

    看着从小吃尽苦头的瘦小刘贺,父母不忍心让刘贺再吃苦复读,无奈之下,全家选择了让他去了一所收分极低的民办高中就读。

    刘贺却忧心重重,马上要到一个未知的环境,这样的学校会有什么样的同学老师,这样的学校会不会让他离大学梦越来越远,或许再也见不到那些熟悉的面庞,三年后又将是什么结局,三年里又将有什么样的遭遇,三年安逸的初中生活让他害怕改变,害怕适应,但当路出现在面前时,他只能前行,看不到路那头,看不到前方是光明是黑暗,接下来又要他一个人去走,陪伴自己的或许只有大学梦了,有梦想或许不会孤单。

    出乎意料的是,潘文静则发挥的极好,考上了当地最好的市一中。

    刘贺打心里替她高兴,却替自己担忧,他意识到,他们俩开始走到了一个分叉路口,潘文静走的是直线通向大学的平坦大道,大学清晰可见;而自己走的则是一条曲折绕远的崎岖小径。 但他相信,只要自己足够坚持,足够拼命,走的勤,走的快,走的多也一定能和文静一起到达终点。

    就这样,刘贺在家帮忙,潘文静外出打工,慢慢等着开学的到来。

    而许久不关心家里产业的刘贺发现,家里的生产规模开始逐步扩大,不仅机器设备多了很多,工人也到了十几个,不但买下了隔壁的淡水养殖场,斥资对其进行改建以作为生产厂房,还招聘了专门的会计和货物检验、包装人员。

    家里的破瓦房也就行了翻盖,服役仅三年的小轿车也光荣退役,换成了大气宽敞的帕萨特,俨然成了当地的富裕户。父亲则辗转青岛、南京、上海等地,不断扩展业务。

    刘贺看到父母的辛苦终于有了成效,十分高兴,对家庭的未来也充满了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