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像朝臣那样必须行礼。

    对皇帝行礼是礼制,可是这里有个矛盾,这个趋拜不是简单的叩头那么简单。

    因为被召见跪拜时有一套规定的动作,像今天的舞蹈一样,必须按照这套 动作做了才算完成所谓的行礼。

    就算是名人,朱熹也遭到过难题。

    在他即将上朝时,突然生了足疾,即无法弯身行礼,否则趴在地上起不来了。

    而这行礼必须是亲自完成的,不能由人搀扶着进行的,所以这给他造成很大困扰,只能称疾而无法上朝。

    而作为文圣他与皇帝的见面机会是极难得的,不像朝臣天天能够见面。

    结果被人攻讧了,说他怀有异心,是装病,是对皇帝有意见。

    而明朝的文圣王明阳却对这位朱夫子也颇有微词的,分歧出在对格物致知的理解上。

    朱熹的格物致知,是向外求的,所谓圣人就是通晓世间万事道理的人,即通过观察与体验来掌握万物的本质特征。

    而观察与体验是格物的关键,否则不能致知。

    比如竹子它是喜阴还是喜晴?在它成长时对养料的需求是什么?我们必须了如指掌,才能使它茁壮成长。

    比如板凳相比起椅子与席子,它有什么优势?只有通过体验才能获得更好的印象……

    而在王阳明的心学里,“心外无物”,意之所及便是物,我心即宇宙,用今天的话来说是彻底的唯心主义。

    心就像一面镜子,洞悉万千事物。

    可是要借助它来格物致知,就必须提高我们的修养,陶冶我们的情操,从而怀良知达天理,天人合一,回归本然的心性。

    王阳明认为,只从外物上求理是形而上学,而只有出自本心的意愿实行的行为才是符合天道的……

    冰晓倩听见一声惊呼,抬头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目不转睛看着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