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丽纸。这种纸用棉茧或桑皮制造,制好之后还会放在油里浸透,一张纸就要四分银子。

    因为太过珍贵,所以乾隆三十七年,由于在养心殿、乾清宫糊饰门户时多用了三百多张高丽纸,主管官员还被降银处罚。

    如今换成更透明、通亮的玻璃,那高丽纸自然就可以省下了。

    而上有所好,下必甚焉。随着皇宫采用玻璃做窗户,其他王公贵族、文武大臣、富商巨贾也争相效仿。

    一时间玻璃迅速在民间普及开来,天工坊二十四小时连轴转生产,都还是供不应求。甚至外商都从中原大量进口玻璃运回國去。

    因为碳酸钠的生产技术,国外要到一八五九年才生产出来。在此之前,国外的玻璃生产也严重依赖天然碱,产量还是相对有限的。

    ……

    除此之外,造化三厂药厂也开始投入生产。

    生产的磺胺、阿司匹林、青蒿素和黄连素都是极具价值的药品。

    古代人之所以寿命短,感冒都可能死人,就是因为没有消炎药,无法有效消灭病毒,只能靠着体力硬抗。

    所以人们寿命普遍短,平均寿命,男子只有四十五岁,女子也只有五十岁。而且越是百姓就越难过。

    而磺胺和黄连素都是消炎的特效药,项南将磺胺命名为康必得,黄连素命名为正气丸,青蒿素命名为安乐舒,阿司匹林命名为百痛解。

    随后,他将这些药物分别赏赐後宫和王公贵族、朝中大员,并告诉他们详细的用法,免得当成仙丹一口气全吃了。那就是再好的灵药,都难免吃死人了。

    而很快这些药物就派上了用场。

    人吃五谷杂粮,难免有个头疼脑热。而古代治疗头痛,一般都是祛风、通络为主,不仅见效慢,而且疗效也并不太好。

    尤其那些大臣每日操心国事,用脑过度,更是容易头疼。而他们遵循项南的医嘱,吃上一片百痛解,不出片刻疼痛就会大大减轻。

    甚至有几位倒霉得了肺痨、腹泻、痢疾的,吃了康必得、正气丸都有治好的。因此一传十,十传百,百传千,千传万,这几味神药可就被吹上了天。

    人们都想买这几味药,但却是求告无门,毕竟天下间只有皇上才有,他们要买都没地买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