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陈金水也让乡亲们把大队部的锣鼓拿出来,给项南披红挂彩,簇拥着他,敲锣打鼓,绕着村子转了好几圈。

    陈家村建村好几百年,没出过一个秀才,如今项南考上大学,实在是值得庆祝的事。这是他们陈家村的骄傲,也是他们敲糖帮的骄傲。

    很快,项南被复旦录取的消息,便传遍了乂坞,人人称羡。

    骆玉珠也收到了消息,也很替项南感到高兴,“像他这样的好人,就应该上大学的。这才是老天有眼呢。”

    ……

    八月末,项南正式坐上火车,前往沪江上学。

    “大光,一定要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陈金土嘱咐道。

    “大光,出门在外,记得照顾好自己。”张久香也叮咛道。

    “大光哥,记得给我来信啊。”巧姑也恋恋不舍道。

    “大光,多保重了。”陈江河也道。

    项南一一挥手致意,随后上了火车。

    来到车厢,找座位坐下,项南一看对面的人,却是微微一愣。

    “同志,你去哪儿啊?”他笑着问道。

    “我去京城。”对面那人笑道,“你呢?”

    “我到沪江。”项南笑道,“大学生?”

    “是,今年刚考上的。”那人点点头,“你呢?”

    “真巧啊,我也是。”项南笑道,“同志,你叫什么名字啊?”

    “我叫邱英杰。”那人笑道,“同志,你呢?”

    他正是《鸡毛飞上天》中,大公无私,勤勤恳恳,以致积劳成疾,英年早逝的邱英杰。

    “我叫陈大光。”项南点头道。

    “哎哟,你就是陈大光啊,久仰久仰。”邱英杰惊奇的道。

    项南小学没毕业,敲糖帮出身,却考了四百二十分的高分,还被复旦大学录取的消息,在乂坞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是么,我这么有名的么,我自己都不知道。”项南笑道。

    “当然,在乂坞,你可是一位传奇人物。”邱英杰笑道,“我听说你小学没毕业,就进了敲糖帮,第一笔生意就是用一颗糖,换了价值三千块的古董?”

    “哈哈,这种事就别提了。”项南打了个哈哈道。

    “同志,我对敲糖帮很好奇,你能不能为我讲讲?”邱英杰又道,“你们为什么要甘冒风险去做这种生意呢,做这种生意真的能赚钱么,一天的利润大概能够多大……”

    “嗐,有头发谁愿意当秃子。”项南解释道,“咱们乂坞七山二水一分田,光靠种地的话,老百姓一年的收益也填不饱肚子。

    要想活命,就只能另想主意,毕竟活人不能让尿憋死,所以自古才有鸡毛换糖这门生意。就像古代知名的徽商、晋商、闽商,这些地方之所以出商人,就是因为种地填不饱肚子,被逼无奈才只能出门经商。

    正应了那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